第12部分(1 / 3)

。 �

1947年冬天,何老媽媽身上起了許多水皰兒,艾友蘭和安捷先後帶她到同仁醫院和北大附屬醫院,分別托地下黨員孫振洲、彭瑞聰請醫生治療。不幸的是兩位醫生都遺憾地說:“她得的是天皰兒瘡,這種病沒法治……”我們得到這個訊息真是心如刀絞。1948年初,這位對共產黨感情深厚、革命意志堅如磐石的老媽媽,沒能等到天亮,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北平解放前夕,和我們永別了。

何萬生先生和他的老媽媽雖然還不是共產黨員,但是他們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氣節卻值得我們永遠地學習與銘記!

一、一個自發組織的演劇團體

北京劇社成立於1938年5月,是一個民間藝術團體,由一群熱愛話劇藝術的青年自發地組成,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富有愛國思想,追求進步,在渾濁的北平文藝界保持著一塊藝術的淨土。

1939年至1943年與北京劇社保持聯絡的是晉察冀北方分局社會部的陳叔亮,全國解放後,陳叔亮曾任中國駐柬埔寨王國大使、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

據當時任北京劇社社長的劉景毅(劉禕)撰寫的一些回憶文章記述,北京劇社是由當時滯留在北平的一批具有愛國思想的職業演員和愛好戲劇的青年知識分子組成。首任社長是宋若狂,繼而由魏石凡主持社務。1938年夏,北京劇社在新新大戲院(今首都電影院)和哈爾飛戲院(解放後為西單劇場)上演《天羅地網》、《雷雨》、《日出》、《原野》、《茶花女》等劇目。

按照北京劇社同仁的本意,打算由業餘團體走向職業劇社。因此,大家艱苦奮鬥,不要報酬,無償地參加排練和演出。但是在當時淪陷的環境下,經濟凋敝,文化市場枯萎,演出往往入不敷出,加之不少藝術骨幹陸續奔赴抗日根據地、國統區或者去上海參加職業劇團,在1940年間,劇社一度陷於停頓。

1941年春,劉禕、陸續(陸柏年)從魏石凡手中接辦北京劇社,社址從絨線衚衕遷至西四北溝沿,恢復了劇社的活動,兩年中先後排演了《群鶯亂飛》、《沉淵》等劇目。但由於經費拮据,入不敷出,再度陷入困境。1943年夏,陳叔亮伸出援助之手,資助並擔任導演排出了《雲彩霞》,在新新大戲院上演。陳叔亮回晉察冀後,北京劇社堅持活動,一方面在大中中學開展戲劇普及工作,一方面相繼排演了《釵頭鳳》、《原野》、《日出》等話劇。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復排演出了《日出》、《雷雨》,排演的《狂歡之夜》(《欽差大臣》)被國民黨當局禁演,經過不屈的鬥爭,終於得以演出。

1946年3月間,北京劇社在黨的領導下,作為核心力量,團結大多數話劇團體,組建北平市戲劇團體聯合會,展開了團結戲劇界廣大群眾,爭取演劇###、演劇自由、減免捐稅等工作,有力地配合了學生愛國###運動。因而北平劇聯於1946年6月被國民黨當局取締,北京劇社也被勒令停止活動。北京劇社的成員分別轉入其他進步革命藝術團體。北京劇社從1938年成立到1946年被迫停止活動,經歷了八年的奮鬥歷史,先後參加的成員近400人。在北京劇社的八年曆史中,先是受黨的影響,以後又在黨的領導下活動。在敵偽統治時期,對外故意標榜自己是一個“為藝術而藝術”、“純藝術”、“純學術”的團體,多次排除了日偽的利誘,潔身自好。在物質上一直處於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完全依靠劇社成員對於演劇事業的憧憬和熱愛,克服各種困難,展開各種活動,堅持演出正派、嚴肅、進步的戲劇,贏得了社會承認,人民的信任。抗戰勝利後,又在黨的直接領導下,走上革命道路,為爭取###、自由、和平而奮鬥。

二、一塊潔身自好的藝術淨土

據劉景毅、徐鋒等同志的文章憶述,1941年北京劇社演出《原野》時,演員閻麓彬(蘇蔓)有意把佈景中路邊一個標有“”的“哩石”(里程碑)改寫為“”,意在提醒人們不忘國恥。這個細節被日本特務發現,劇目當場被禁演。陸續十分憤慨,當即在他列印的《原野》指令碼上寫下了“可悲的一頁!”在場的魏石凡、韓焱等演員都在上面簽了名。

在被日寇蹂躪的國土上,劇社要保持政治上的清白,走職業化的道路,談何容易。當時有的文人因投靠日偽,就再也不愁經濟問題。北京劇社決不這樣做。1938年,魏石凡主持北京劇社社務時,經濟非常困難,排演《雷雨》準備公演,偽新民會一個姓劉的頭目提出要把北京劇社納入偽新民會的下屬團體,他承諾如果這樣北京劇社就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