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3 / 4)

7時14分,347團5連、7連官兵涉水渡過一百餘米寬的臨津江,攀上高達10餘米的懸崖,佔領敵人陣地,並沿交通壕向縱深發展。17時50分,該師4個突擊連一舉奪佔了147。7和192高地,完成了突破敵人基本陣地的任務。爾後,繼續向縱深發展。1951年1月1日6時許,116師前進20公里,突破敵3道防線,一直突破到“三八線”,殲敵1049人。此次戰鬥,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給第116師通報嘉獎。戰後,劉伯承元帥曾稱讚“此次戰鬥的部署和突破口的選擇都是正確的,應該給5分!”。

第三次戰役發起後,敵軍在我連續突擊下,第一道防線全面崩潰,特別是其右翼已完全暴露,被迫於1月2日開始實施全線撤退。聯司鑑於敵人無意組織抵抗,逃跑甚快,有可能放棄漢城。為此,志司於1月3日令我右翼縱隊轉入追擊。4日16時,第39軍第116師第346團、第348團前衛分隊分別從東南和東北攻入漢城,佔領了總統府。志願軍攻入漢城,敵人驚恐萬分,棄城逃跑。攻入漢城的還有我志願軍第50軍一部及人民軍第1軍團一部。

1951年1月4日,我第39軍第116師與友軍攻佔漢城後,第116師第348團留1個營擔任西半部衛戍任務。主力在團長高克、政委王競得率領下,越過漢江佔領灘頭陣地,截獲敵大批彈藥物資,並掩護我第50軍一部過江。該團4連和團偵察排在周問樵副團長的帶領下,繼續向南追擊。1月6日上午,佔領位於北緯37度線上的水原市。這是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到達的最南部城市。8日,第三次戰役結束。此次,我志願軍攻佔“三七線”以北的廣大地區,勝利解放了漢城,粉碎敵固守“三八線”,準備再戰的企圖。進一步擴大了我國在國際上的政治影響。

1951年1月25日,在朝鮮君子裡志願軍總部礦洞裡,召開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高階幹部聯席會議。第39軍116師副師長張峰,在“中朝高幹會議”上介紹了該師突破臨津江的戰鬥經驗。張峰副師長年僅28歲,由於第一次見到彭德懷、金日成、高崗、金抖奉、鄧華、洪學智、韓先楚、陳賡及各兵團和各軍軍首長,顯得格外緊張,當主持會議的十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宣佈張峰介紹經驗時,竟然忘記了身上帶來的講稿,張峰憑著記憶從頭至尾的細細講開了。看到首長認真地聽講,張峰緊張的心放鬆了下來。講到中間猛然想起身上的講稿,他又從頭講了一遍,受到了與會首長們的一致好評。會後,陳賡將該師突破臨津江的戰鬥經驗總結為“三險三奇”:一是突破口選的險,但很奇,即敢於把突破口選在臨津江水道彎向敵方的地段,一反兵家之常規,出其不意而制勝;二是進攻出發陣地選得險,但很奇,即大膽地把近8000人的進攻部隊和武器馬匹提前一天隱蔽在進攻出發陣地上,而沒有被敵人發現,起到了出奇制勝的目的;三是炮兵陣地選得險,但很奇,即大膽把50門火炮配置在距敵前沿300…1100米處進行直瞄射擊,準確地摧垮了敵人地堡、塹壕、火力點,開啟了突破口。

1951年2月11日17時,志願軍發起第四次戰役。第39軍第117師配屬第42軍負責向橫城地區穿插迂迴,斷逃敵退路,並阻橫城之敵增援,配合正面反突擊集團圍殲敵軍。第117師在師長張竭誠,政委李少元率領下,克服天氣寒冷,地形生疏等各種困難,翻越一座海拔700多米的大雪山,向橫城穿插35公里,提前到達阻擊地域,利用有利地形,勇猛殲擊突圍逃敵和橫城增援之敵。12日黃昏,向突圍之敵發起總攻,俘敵2500餘人,其中美軍800餘人。擊毀和繳獲敵汽車、坦克200餘輛,各種火炮100餘門。這次戰鬥創造了我志願軍師級單位(7000餘兵力)一次戰鬥中俘敵最多的紀錄。受到中朝聯司的嘉獎。

1951年2月15日17時30分,志司決定停止對砥平裡的進攻。當日22時30分,第39軍116師接到撤退命令已距拂曉僅有6個小時了,部隊兩側發現敵人運動,根據突變的敵情,師長汪洋立即召開黨委會,認為援敵主力尚未到達,據對進佔內龍里之敵情況判斷,明日無力大舉進攻,即或進攻亦可阻擊一至二日,而兄弟部隊正處於撤退之際,我師應該保障其安全。因師陣地伸出較遠,連夜通知部隊撤退已準備不及;如強行撤出,會造成混亂和損失。當時傷員尚未運出,俘虜沒有後送,遂決定再堅守一個白天。立即調整部署:一、連夜收縮部隊,加強防禦工事,準備抗擊敵人進攻;二、二線機關人員連夜挖防空洞全部轉入地下,防敵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