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小說:南朝紀事 作者:冬戀

據《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五記載,因為是“禪位”,梁武帝貶齊和帝為巴陵王,並準備將南海郡改名巴陵國,把這塊蠻荒之地封給這位“謙遜”讓位的前朝廢帝。這原本是一件非常冠冕堂皇的事情,但此時已經官居尚書僕射的沈約卻警告說:“從前魏武帝(曹操)說過‘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梁武帝聞聽此言,深以為是,隨即改了主意。公開殺戮前朝廢帝,顯然是不得人心的,這需要秘密進行。一天,帶著重要使命的使者,來到姑熟,向蕭寶融獻上生金。這位還處在少年時期的前朝廢帝,原本已經交出了自己手上的那點可憐的權力,一心一意地想做大梁的子民,沒想到等來等去,等到的卻是索命的生金。蕭寶融倒是有些骨氣,對來人說:“我死不需要吞金,飲酒即可!”然後將自己灌得爛醉如泥,由來使殺死。

篡位需要“大智慧”(3)

後來官方釋出訊息說巴陵王系暴病而死,並被追封為“和帝”,進行了高規格的厚葬。這位“巴陵王”死後倒是恢復了自己的帝號,也算死得光榮。然而,歷史卻又在梁武帝的臉上,抹了一筆重重的灰色。

即位後的梁武帝還算明智,鑑於前朝的經驗,對於齊宗室的其他成員採取了寬容的態度。即位後的某一天,他曾召見兩位前朝的皇親,對他們說:“要得天下,光憑藉武力是不夠的,還要有運氣……所以有天命的人不會為人所害。我拿下建康後,很多人勸我殺掉你們以除後患,如果我當時這樣做了,不會有人敢說個不字,但我因為看到東晉以來禪代之際,相互屠殺有傷和氣,這樣使國祚不能長久,何況我們蕭姓原本是宗親,雖然出了五服,但卻是同宗同族,我的父親還曾效命、輔佐過齊室,可謂同甘共苦、情同一家,我怎能視你們為陌路?你們兄弟二人如有天命,非我所能誅殺,如果沒有天命,又何必殺你們呢?……你們現在仍然是我大梁的宗室,我會坦誠相待,希望你們也不要見外。”接著,武帝還有意撩撥了一下他們敏感的神經,他說:“明帝(蕭鸞)上臺後,大肆誅殺高帝和武帝的子孫,使得你們的家族遭殃,我起兵不僅自雪家恥,也為你們弟兄報了仇,如果建武(明帝的年號)年間你們兄弟能夠成事,我哪有不擁戴的道理呢?我是取了明帝家的天下,而不是你們家的天下。”

這番表白,雖然振振有辭,但並不能使人們忘記出身皇族旁系的明帝得以登上帝位,正是因為蕭衍的大力協助。而此時這等“功勞”,對於蕭衍今後的“政治生涯”已經毫無用處,相反,還會成為終身跟隨著大皇帝的“拖油瓶”。所以敏感的蕭衍,自然要在這件事情上大費一番腦細胞。他明白,作為當今皇帝,狠狠地詛咒一番前朝殺人不眨眼的當政者,肯定能為自己贏得好分數,倒打一耙,是收買這些齊家宗親的好手段。果然,兄弟二人對這些話心悅誠服,感激涕零。武帝不光口頭安撫,還採取實際行動,安排前朝皇親16人出任梁朝官員。據說,這些被武帝優待的齊室宗親,因為心懷感激,處處謹慎小心,夾著尾巴做官,反而比本朝的那些皇親國戚出色得多,其中幾位還以才能與官德而知名。

這種寬容也曾給新興的南梁帝國帶來一些危險。據《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五記載,武帝登基不久,前朝東昏侯的一些舊臣孫文明等人,就曾發動過一場未遂政變。這些人曾是東昏侯的寵臣,雖然得到梁武帝的赦免,但心中卻始終感到不安,也許是因為他們在東昏侯時期,做過什麼至今未被披露的齷齪事,以至他們感到坐臥不寧。一天夜裡,他們集結了幾百人以運送蘆柴火把為名,夾帶大量兵器從南北掖門進入皇宮,一場暴亂開始了。

暴亂者焚燒了神虎門、總章觀後闖入衛尉府,殺了衛尉,武帝的親戚兼重臣張弘策也遭不測。當值的近衛軍由於人數較少,有些抵擋不住。當時梁武帝一身戎裝坐鎮前殿,非常鎮定地說:“反賊們夜間來襲,是因為他們人數不多,天一亮他們就會逃走。”於是他命手下擊鼓求援。果然,鼓聲一響,京城的軍隊立即趕來解圍,最後反賊全部被誅殺。值得注意的是,武帝並沒有因此而改變他即位以來的做法,這位皇帝始終沒有像前朝的明帝與他的兒子東昏侯一樣草木皆兵地大開殺戒。

店主的面目(1)

梁武帝信佛,有一個很長的過程。他本來就是一位學貫古今的文化人。早在出道前,不光精通儒、釋、道三學,詩文更是堪稱當時一絕。在他年輕的時候,當時的齊宰相竟陵王蕭子良,曾在建康城外的雞籠山開西邸,相當於半官方的文化沙龍。這位蕭子良除是一國之宰相外,本身也是一位有素養的文人,向來廣召名人雅士,很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