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和對結局的預計,簡直就是如影隨形,分毫不差。其實,此前王融曾找到同是竟陵王蕭子良座上客的蕭衍商議此事,蕭衍卻表現出一種特殊的冷漠,不僅沒有在這件“義舉”上伸把手,反而不動聲色地看著好友王融一步步滑向深淵,最終被殺。
由於蕭衍在這場未遂政變中,頭腦清醒地充當了一位旁觀者的角色,其後,官位頻頻得到提升。但是,就在他官運亨通之際,父親突然去世,按制他只得去職為父親守喪三年。這位雄心勃勃的年輕高官,不得不遺憾地暫時退出帝國的政治舞臺。
守喪三年,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整整三年。按照當時的慣例,只要在兩個週年後,再外加第三年的第一個月即可,也就是說只要經過兩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就算守喪期滿。
這是中國傳統孝道的一種普遍風俗,守喪期間,孝子必須回到老家,在父親墳墓的附近搭建一座簡易房屋,布衣素食,酒肉一概戒除。第一年飲食不僅簡單,而且不得使用各味調料,一年後可以食用菜果之類的食品,直到兩年期滿,才可以食用醬、醋等調味品。這種非正常的飲食狀態,必須延續到整個服喪期結束後,方能恢復正常。此外,在父親下葬前,孝子只能居住在臨時搭建的茅棚內,睡在鋪滿乾草的簡易床榻之上。先父下葬後,才可以將泥土披塗在牆壁上用以遮擋風寒。百日後,可對茅棚稍加修整。一年期滿,可以搬遷到新建的房屋裡,白灰塗牆、鋪設簡單臥具,兩年期滿可以復居正寢,但不可使用床榻,直到守喪期全部結束才可以恢復正常就寢狀態。守喪期間,大多數時間用來追思先父的慈愛之心與種種美德,其他的時間可以讀書、立志,此外的一切,包括功名、前程諸事都必須暫時放下。在以孝治天下的時代,守喪期間的操行往往成為檢驗守喪者本人道德人品及社會聲譽的重要標準。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牛刀小試,助人助己(2)
然而,時不待人,就在蕭衍為父守孝的時候,外間的世界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齊武帝死了,繼位的新皇帝非常昏庸,毫不顧及臣僚們的勸說,只顧吃喝玩樂而使朝政荒疏。朝中的權臣蕭鸞,私下密謀,欲圖將其廢掉,擁立當時名聲很好的隋王蕭子隆(時任荊州刺史)為新皇帝。
據《資治通鑑》第一百三十九卷記載,此時蕭鸞想到了正在服喪的蕭衍,跑去徵求他的意見。但蕭衍對這個想法卻不以為然,他坦誠地勸說蕭鸞,不要只看到隋王有很好的名聲,實際上此人只是平庸之輩,手下沒有足智多謀的人相助,惟利是圖的小人卻圍繞左右。他給蕭鸞出主意,用高官厚祿引誘隋王的部下,以削弱隋王的勢力,最後,以一紙書信便可將隋王“請進”京城,此計會使得呼聲很高的隋王很快喪失自己的勢力,成為一個純粹的光桿司令。隨著兩人交往的不斷深入,蕭衍開始頻繁地勸說蕭鸞自立為皇帝。蕭鸞得到這等鼓勵自然心花怒放,何況他本人也早有這份心思。但是,要想實現這一宏偉計劃,蕭鸞自然少不了親信謀臣們的幫襯。此時的蕭衍雖在服喪期內,但他看清了這筆政治投資的回報不僅具有重大的現實利益,更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因此不顧祖制,身披孝服接受了蕭鸞的熱情邀請,出任他的高階參謀。
為了分化隋王的勢力,蕭衍親自謀劃,採取投其所好、各個擊破的方式,將隋王的親信一一收買後,一紙詔書,將已經變成光桿司令的隋王召進京城,委以一個名聲很大的虛職。這樣一來,隋王的勢力被徹底分化瓦解,從此,不無野心的隋王本人也只能老老實實,再也不敢亂說亂動。蕭衍繼續施展他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幫助蕭鸞肅清了可能對其造成重大軍事、政治威脅的對手。這幾手漂亮的運作,使得服喪期內的蕭衍更加受到信任。
一切準備就緒,蕭鸞很快將現任的皇帝廢黜,臨時找了一位聽話的人充當新皇帝。在蕭衍等人大力支援下,蕭鸞開始堂而皇之地操控起朝政。
三個月後(建武元年,公元494年),萬事俱備,蕭鸞廢掉現任皇帝,自立為帝,史稱齊明帝。蕭衍作為當朝第一功臣,在不長的時間裡,官職連升兩級。
齊明帝一上臺,就毫不客氣地將齊武帝的兒孫們殺了個精光。由於齊武帝登基後,蕭衍的老父親開始失勢,因此很多史家懷疑,蕭衍很可能在這場屠殺中充當了重要幫兇。對齊武帝的不滿,導致他對於其後代產生成見或仇恨,是可以想象的。按照這種推理來看,蕭衍當初沒有支援王融實施“廢昏立明”的行動,除了對於時勢的判斷外,很可能與他不願意看到齊武帝的子孫繼續承襲皇位有關。後來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