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五日天明,已不見敵蹤。元月四日晚七時,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將軍下達了追擊、堵擊和截擊的命令。頓時湘北大地殺聲四起,一片沸騰,完成了中國近代戰史中最輝煌的一頁。
這次會戰,為時甚短,然雙方參戰的兵力卻是空前,日軍負重傷二萬三千零三人,陣亡三萬三千九百四十一人,共計傷亡遺屍五萬六千九百四十四人。國軍傷亡約各半共計二萬八千一百一十六人。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次長沙大捷,時間上是日本偷擊珍珠港後的第三週,香港失陷後的第六天,與此同時,是一月二日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陷落。因此,一月七日倫敦《泰晤士報》的評論“十二月七日(指珍珠港事件)以來,同盟國唯一決定性之勝利系華軍的長沙大捷。”
長沙大捷的深遠影響更是重大:
一、大捷後第二十二天,美國宣佈向中國提供五億美元貸款的決定。
二、蔣介石就任盟軍中印緬戰區最高統帥。
三、二月九日,蔣介石訪問印度,針對東條英機宣佈日本援助印度獨立和印度反英的情緒,說服印度各黨派,印度也從長沙大捷中看到抵抗勝利的前景,將印度拉回到同盟國的陣營。
四、未幾,美英宣佈廢除對中國的不平等條約。是年雙十國慶,蔣介石興奮激動地宣佈實現了國父的此一遺願。
美國國會圖書館對第三次長沙大捷的資料記載如下:
On January 4;1942;Changsha 3rd Victory; Chinese casualties 28116,Japanese casualties 56944。 After Chinese’s victory。。。 Chiang Kai…shek appointment as the allies mander in Sino/India/500 million to China。
日本侵華的戰爭,在長沙一而再、再而三的受阻。日本便集中兵力於南太平洋的戰爭。此後,近兩年中國戰場上幾乎沒有重要的戰役,直到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底的常德會戰,才重新燃起中國戰場上的戰火。
解常德之圍的援軍
常德會戰,守備常德的是王耀武兵團的第五十七師(師長餘程萬兼任七十四軍副軍長,軍長王耀武兼任)。常德位於國軍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代司令長官孫連仲)和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接壤處,指揮系統屬第六戰區。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節 衡陽會戰的守軍(2)
常德會戰之初,由於國軍未能掌握日軍動態和意圖的情報,故並無完整的作戰計劃。負責這次會戰的日軍指揮官,是日軍第十一軍司令橫山勇(前司令阿南惟磯因第三次長沙會戰慘敗被調職)。橫山勇吸取了第三次長沙會戰慘敗的教訓,為免重陷國軍的“天爐”之中(有關“天爐戰術”可參閱本書第三章關於第三次長沙會戰史料)。故於十一月上旬開始發動對常德外圍,鄂西和湘北一帶國軍的佯攻,兼消滅常德外圍的國軍。在外圍的激戰中,國軍損失慘重,陣亡的有暫五師師長彭士量和一五○師師長許國璋。
當橫山勇取得相當戰果後,揮師南下,直撲常德。此時國軍軍委會才醒悟日軍的意圖,調整新的作戰部署,命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軍力,截斷日軍補給線並期殲敵於沅江畔。此時常德的保衛戰已經打響,常德已被日軍團團包圍,守城的只有餘程萬師的八千人。(常德保衛戰的槍聲始於十一月十八日,國軍軍委會新的作戰部署令於十九日下達。)
駐地在衡山的第十軍(軍長方先覺,第三次長沙會戰後升任),接到長官部(第九戰區)的命令後,於二十二日開拔。衡山距常德有三百多公里;他們儘可能的抄捷徑;經湘潭、寧鄉、益陽,在寒風慄慄下,每日以百華里的急行軍,馳援常德。經五天的強行軍,預十師(師長孫明瑾),已抵達距常德約四十華里的謝家鋪。這五天的急行軍中,預十師掉隊的十兵有八百人之多。每晚宿營,一架起無線電臺,就是長官部限第二天趕至某地的電令,和常德守軍指名盼第十軍解圍,晝夜不停地呼叫,令人感動與同情。
抵達謝家鋪後,該地鄉長來報:“敵人由桃源縣境,南渡沅江,兩晝夜未曾停止,現仍繼續南渡中,貴部明晨出謝家鋪不遠,可能會與敵遭遇,請預做準備。”長官部除了敦促猛進外始終沒有敵情告知,如此重要敵情,他們竟一無所知。
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