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2 / 4)

母行事之謹慎,肯定會一口回絕。

竇昭矢口否認:“當然不是。我原來就有這打算,不過宋家底子太薄,是您說要找個讀書人家出身的,就只有宋炎最適合了。”她說著,逼舅母拿主意,“您就說可行不可行吧?若是瞧得中,趁著宋先生和宋炎還沒有返鄉,我讓硯堂出面幫著做這個大媒。若是您不滿意,我們再想辦法。”說著,她小聲嘀咕道,“這入贅,不是家裡的三姑六舅越少越好嗎?而且宋炎是我們看著長大的,知根知底,哪有比這適合的人選?”

既然要招婿,家裡肯定是子嗣單薄,雖說入贅之前都會定下財產繼承、贍養之類的契書,可隨著父親年老體衰,入贅的女婿精明能幹,漸漸勢大,最後謀了女方的錢財然後另行娶妻生子的事例屢見不鮮,這也為是什麼女主對招上門女婿很慎重,非常看重男主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這點上說,宋炎的品行還真的讓人沒話說。

只是由女方提出來,顯然有些趕鴨子上架的嫌棄。

舅母有些猶豫。

竇昭自己則是越想越覺得宋炎合適——不僅相貌清秀,而且性格溫和,手腳勤快,為人忠厚。舅舅、舅母以後老了,有宋炎照顧,日子肯定會過得不錯。

她見狀忙道:“成不成,我們總得試試吧?表姐都二十歲了,您還能把留幾年啊?”

舅母想了想,還是走了手穩招,道:“你探探口風,如果宋家有這意思,我們到時候再去提親也不遲。”

竇昭“嗯”了一聲。高高興興地去了前面的花廳。

宋墨正和宋炎說話:“……沒想到我們還是本家?不知道你是哪裡的人?今年幾歲?你父親是做什麼的?家裡還有些什麼人?可讀過書沒有?”

宋先生只當宋墨是遇到了同姓的人好奇,並沒有懷疑,那宋炎就更不會懷疑了。他恭敬地一一作答:“我是衢州人,今年剛剛及冠,父親原是個秀才。靠坐館為生,我三歲裡病逝了,七歲時,母親也病逝了,家裡沒什麼人了。跟著伯父跟了幾年書,認得幾個字。”

他謙遜有禮,宋墨不由暗暗點頭。又問:“既然已經及冠,可取了別字沒有?”

“取了!”宋炎道,“伯父贈我別字‘千里’。”

宋墨聽著,笑容更是親切了。道:“那你平時都讀了些什麼書?有沒有下過場?”

“平時不過跟著伯父讀些四書五經的,伯父說我水平有限,讓我再多讀幾年書再下場不遲。”

宋墨即知道江南文風鼎盛,尋常一個秀才都比北方要難考得多。而且宋炎父母雙亡,宋與民又在真定坐館。真定到江南行程萬里,花費不少,怕也是沒回鄉科考的原因之一。

“既然準備下場,想來制藝上彼有些心得囉?”他笑道。

宋炎照例謙虛一番:“不過剛剛學著寫,只能算是沒有走樣罷了。”

宋墨笑道:“上次在岳父屋裡看見一題,‘知所以修身,合下節’,這‘知所以修身’我倒知道,是‘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只是不知道這‘合下節’是什麼?”

原來笑吟吟地望著他們的宋與民和竇政昌、竇德昌不由斂了笑容。

這是一道“截搭題”,需要藝制人熟讀四書五經,是藝制中最難作的題目。

宋墨說自己不知道下一句是什麼,宋與民和竇政昌、竇德昌自然不相信。可宋炎和宋墨無冤無愁的,他這樣為難宋炎,是什麼意思呢?

宋與民不由坐直了身子。

竇政昌和竇德昌兄弟則詫異地交換了一個目光。

宋炎已笑道,“是中庸中的‘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他也聽出點音來了,這位竇家的四姑爺——英國公府的世子爺這是要出題考他呢!

可為什麼啊!

相比宋墨,他出身卑微,又功名,和這位貴胄怎麼也扯不上關係,他怎麼會盯著自己不放呢?

宋炎滿心困惑。

就見宋墨目不轉睛地望著他,笑道:“《中庸》修身之理,於政之施者無不該。”

宋炎一時間沒明白宋墨是什麼意思,好一會,他才認識到宋墨這是在《知所以修身,合下節》為題,做起了藝制文章。

可他看著自己幹什麼啊?

宋炎在心裡小聲嘀咕著。

宋墨卻望著他但笑不語。

宋炎這才恍然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