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2 / 4)

陸軍連續幾天提升了前哨戰的接觸等級,完全遮蔽了綠營兵的偵察,他們只能靠猜。

閩江水緩慢上升,拍打著岸邊的礁石,今天的漲潮時刻到了。

朗格曼走到守序身後,“執政官,我們可以開始了。”

“卡爾,現在是你的時間,你來決定。”

“是,閣下。”

訊號兵向江上的艦隊發出訊號,靈江號張緊風帆,作為先導艦緩緩駛出被鼓山遮蔽的江灣,出現在戰場視野內。

江風扯動戰艦上的長琉旗,發出呼啦啦的響聲。即便是通報艦,在閩江上也是可以橫掃一片的強大存在。

會戰由海軍先發動。三艘戰艦逆流而上。在正對建州南翼營寨的航道上停船下錨,艦炮探出炮門,用齊射宣佈戰鬥開始。

4磅炮並不能夠到綠營的軍寨,這只是一次示威。守序需要這些戰艦上數十門大炮和高大的船身震懾敵軍,提升本軍士氣。

約20艘內河炮艇和平底船超越戰艦,繼續向上遊劃去。逆流而上,船速很慢。

敵軍的旗幟急速揮動,從兩座大營各開出一隻數百人的部隊,跟隨內河船隊,在艦炮射程外平行移動。守序嘴角泛起一絲微笑,主動權在我,敵軍沒有選擇。

山腳下,陸軍正在做最後的準備。士兵們互相檢查武裝帶、彈藥瓶、火繩和通條,最後說著一些互相鼓勵的話。

朗格曼向軍樂隊下令,《austerlitz》那略顯歡快的樂聲響徹在營地上空。此時用的是較舒緩的節奏,可以幫助士兵更快進入狀態。

老兵們聽見軍樂響起,紛紛掐滅菸斗,轉身站好。在山頂上能明顯看到各連縱隊為之一肅。

山口狹窄,僅能容3名士兵並排行走,各營按部署依次透過。作戰序列為臺北營、志願營、登州兵、貴州兵,野戰炮兵,臺北警備營。從港內各戰艦上抽調的200名水兵並300名明軍為全軍預備隊。

憲兵在山口豎好標牌,用石灰在地上標記出各營前進的方向。來自本土的那個志願營透過山口時,不知是誰起頭,向山頂上的守序發出一浪一浪的歡呼。

樂隊指揮適時將樂曲切換成《la victoire est à nous !》。

隨著臺北營進入戰場,陸軍的12磅炮和6磅炮相繼開火試射,標定射程範圍。

小冰河時期的寒冷天氣凍硬了地面,實心彈砸在地上,濺起一陣塵土,重重地彈起,歡快的一路蹦跳向前。12磅青銅炮用戰場最強音將陸地戰場的女皇身姿展示在所有人面前。

激昂的軍樂和次第打響的加農炮刺激著士兵,無論新兵老兵,那一張張通紅的臉上刻滿了必勝的信念。

臺北營在戰場中央偏左轉為2個5排橫隊,前2排是手持長矛,身穿胸甲的肉搏步兵,後3排是重型火繩槍手。

志願營在臺北營右翼展開,也是2個5排橫隊,兩個營肩並肩齊頭並進。

金士英的800登州兵在臺北營後方大體保持縱隊陣型,楊羹卿的貴州兵700人在志願營身後。

野戰炮兵將6門4磅和6磅炮掛上挽馬,等待出擊的命令。

來自臺中和宜蘭的共400人警備營走在最後,負責押運牽引艦炮的民夫。

各部並不止這麼多人,其餘的部隊要麼線上列步兵身前拉開了散兵線,要麼分散在戰場後方執行勤務。

綠營兵的大營發出一陣號炮,北面的敵軍走出大營,在中央的空地中列陣。南翼的敵軍依然堅守在營寨內,未見出擊。

守序用望遠鏡掃過敵軍軍陣。中國與歐洲深入的交流已經超過百年,軍事技術是其中的重點內容。

無論建州還是明軍,此時的軍陣都帶上了歐洲的痕跡。軍陣主體同樣由前排長矛手,後排鳥銃手組成。綠營的軍陣更厚實一些,他們的長矛手有3排,鳥銃有5排,佛朗機炮和虎蹲炮等輕炮擺在陣前。綠營軍樂隊位於陣後,使用的是軍號、戰鼓、嗩吶等中國樂器。從已經成型的陣勢上看,這明顯是受了西班牙方陣的影響。

與歐洲區別比較大的是,除了鳥銃、佛郎機和加農炮,脫胎自明軍的綠營兵還有許多亂七八糟的無效火器,軍陣也為適應這些火器做出了某些改變。

可能讓很多人覺得顛覆,建州對學習歐洲先進軍事技術其實很積極。精銳的建州步兵甚至能很快排出防騎兵空心方陣。

眼前的綠營兵當然沒有八旗的素質,不過僅就眼前的靜態軍陣來說,模樣倒是在了。因為旗號、軍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