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燈芯,讓油燈更亮一點。
寮國照明很少用蠟燭,北部的森林中出產可燃樹脂,當地民族從龍腦香科喬木中提取燈油,與外界交換。
蔡元定桌上鋪著一幅金三角與中國雲南地圖,他正向後江府寫報告。
從天朝雲南出發,不計滇南區域沿紅河河谷出安南幾條道路。滇西出境有7條路可通行軍隊。
一、騰密路,騰衝至密支那(此時沒有密支那,這條路通向孟拱)。
二、隴川宣撫司(德宏州隴川縣)出銅壁、鐵壁關,永曆皇帝與高文貴出境的道路。
三、瑞麗向東南至緬甸木邦,鞏昌王白文選攻緬之路。
四、孟定府向西至緬甸木邦。
以上4條為雲南去緬甸的路,明朝在西南與緬甸打了數戰,誰打贏了是個扯皮話題,但結果很明顯,明朝丟了數萬平方公里土地。
前些年西營初入雲南時,為邊境土司賦稅與緬甸有幾次小規模衝突,其後雙方保持了剋制。
滇西剩餘出境三條路在金三角,均在車裡宣慰司(西雙版納)。
一、車裡宣慰司勐臘經舊嶺隘行140裡至猛辛(寮國南塔省芒新),渡打丙江走湄公河谷,又經猛潤隘行150裡至琅勃拉邦芒溫。
二、車裡司烏得向東南,經整法隘至千補掌,再過猛烏可達安南。
三、貢象下路。
大理向東南走哀牢山南麓至景東府(普洱景東縣),景東1日路程至鎮沅,2日路至車裡宣慰司界,2日路至車裡普洱山,2日至一大川原,4日至車裡宣慰司景洪城,車裡西南行10日至八百媳婦宣慰司(清邁王國)。清邁繼續向西南行1個半月至西洋海岸,擺固莽酋之地,即下緬甸勃固。
以上是南詔起就存在的古路,在中國境內的終點是大理。
元朝新開景洪、橄欖壩、普洱、元江、臨安府(建水)至昆明的道路,這讓元江縣成為雲南南部地區的十字路口,很要害。
以李定國、白文選為領袖的殘餘明軍活躍在瀾滄江(湄公河)以西地區,透過這些道路與外界接觸,各路明軍紛紛湧入上緬甸,在阿瓦至蒲甘一帶擄掠。
緬軍很強,戰象數百,騎兵數千,火槍手上萬,其核心是葡萄牙人訓練的西式軍隊,軍中有大量葡萄牙僱傭兵,但他們的主力駐紮在南部與暹羅對峙的前線,北面軍力空虛,難以與分佈廣泛的明軍作戰。
在韋溫,一支小規模緬軍戰敗,守衛阿瓦的孟族士兵趁機不斷開小差,進一步惡化緬甸北部的局勢。
聯邦與緬甸沒有外交關係,透過英國、荷蘭人傳回的訊息是上緬甸情況很混亂,商業幾乎完全停止了。
緬甸給永曆及隨從的待遇不算差。
現任緬王平達格里好心接納永曆皇帝卻沒換來好結果,平達格里也沒有調回南部軍隊與明軍決戰的計劃,這讓緬甸貴族與軍隊對此十分憤怒,緬甸都城暗流湧動。
暹羅零散收容到一些小股明軍,大部分是從緬甸退進暹羅的永曆直屬人員,寮國琅勃拉邦收容到100多李定國的部下。
寮國人把這部分明軍送到永珍,蔡元定從明軍得知定國之前在車裡,收取西雙版納的糧食,剛剛離開,大約在孟艮一帶活動。蔡元定先行派出使者,經琅勃拉邦北上,尋找李定國。
蔡元定將寫好的報告裝入信風,以紅臘封緘,第二天派人送回後江府。
聯邦軍隊在永珍休整,蘇里亞旺薩秋收後動員,集結40頭戰象和6000軍隊,其中一半為後勤部隊。
南洋沿海諸強國直面歐洲殖民者,軍隊武器普遍比中國好,軍隊受歐洲人影響更直接也更深。
緬甸、暹羅、廣南軍隊均接受歐式訓練。寮國軍隊受聯邦影響,目前也是以少量精銳的歐式陸軍為中央軍,伴以大量部族兵組成。
寮國兵受暹羅兵影響,很多人留刷子頭。即把頭頂的發剪至3厘米長,四周削平。
泰族人在16世紀末還是長髮,當然沒有華人頭髮長。
17世紀,暹羅短髮越來越多,婦女也有很多留短髮。泰族人更改髮型的原因與血腥的戰爭有關。
短髮顯然有利於戰鬥,而暹羅婦女用短髮是為了讓緬甸攻城士兵相信,被困城市的婦女是驍勇的男戰士。
由於一些政治原因,聯邦軍隊未強制推行短髮,但有很多人受暹羅妻子和親戚影響,自發留了刷子頭。南洋夏天溼熱,短髮舒服多了。
如果拋開國力上的巨大差距,單論部隊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