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序與他一起經歷了登州大撤退和弘光元年長江諸戰役。
嚮明時不看好黃蜚兵進太湖,在那時與黃蜚分兵,率軍去了福建,避免了得勝港與登遼水師一起全軍覆沒。
隆武皇帝當年在福建的做法是將南撤的各部軍隊派到省外戰場,嚮明時自然也不例外,他去湖廣投奔兄弟向登位、向文明。
三兄弟會師,編為何騰蛟的督標營。向登位有幾千苗兵,永曆二年戰死。老何殉國,這支督標兵便解體了。其中數千人隨嚮明時、向文明南撤粵西。
守序與楚軍從未有過合作,這批最先抵達粵西的楚軍都是受嚮明時的影響,
“將軍們,”守序對十餘位將領道,“大家辛苦了,我會給你們運來糧食,請不必擔心。”
高雷巡撫張孝起手拈鬍鬚,“粵西以後就是各位的家,請將軍們安頓士卒百姓住下。各位可能要辛苦一點。我會派人帶你們熟悉防區,指導你們修築城池,另外請儘快組織人手恢復生產。”
耕地分給明軍了,聯邦與海南會做一些補充,但大頭終究要靠他們自己。
張孝起該派的文官還是要派的,多少得控制一點行政權,同時也有監軍之實。文官與武將之間的權力邊界模糊,為減少尷尬,海南選了一批人情練達的官員。
敗軍的編制亟待重整,現在這樣兵民不分肯定不行。張孝起的任務之一是複核各軍兵額,將士兵分為戰、守、輜三個等級,戰兵全脫產,守兵、輜兵平時生產,戰時出戰。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老傳統,也是題中應有之意,各部將官沒有異議。
按張孝起的粗略估算,如嚮明時這樣的軍隊,其官兵家屬百姓有6000多人,重整後戰兵最多編500,其餘人將分散到耕地和漁船上從事生產。
張孝起派人指導各軍修繕城堡。何良燾在瓊州開了一所軍事工業學校,主要教授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軍工和工程專業。符合條件的學生很少,大多是來自澳門的移民。
瓊海市的澳門移民逼近1萬,中菲貿易萎縮後,這個島內最大的天主教社群甚至吸引了很多馬尼拉和印度人。在這麼多人裡,符合條件的學生只有數十人。戰爭年代,沒時間安排學生從容成長,他們從學校出來後將直接在戰場上實習。
送走諸將,守序對張孝起道:“把嚮明時部從楚軍中抽出來,安置到湛江堡。”
楚軍中人數最多的不是嚮明時,而是掛武衛將軍印的總兵週一烈。週一烈這會守在梧州附近,賀州鎮南撤移民必經梧州城,守序將遂溪縣城大部分讓給他的兒子周光節,以作籠絡之意。
湛江堡是一座規劃中的新堡,位於廣州灣內後來湛江市所在區域。大約在萬曆年間,廣州灣這個地名便莫名奇妙出現在雷州了。廣州灣內規劃了兩座新堡,分別是西岸的湛江堡和東岸的坡頭堡。嚮明時部有登州水師的老底子在,放在湛江堡算是人盡其用。
為趕時間,雷、高二州新建和改建的稜堡型要塞大多是土木結構,增築銳角臺半月堡,來不及包磚,以原木構築外立面。加厚牆體,護城壕前增加斜堤防炮,必要時削低城牆。
大型稜堡外城牆極厚,高度不亞於州縣城牆。條件不具備時,土木工事也行。粵西很多稜堡從護城壕底至臺牆頂高度不過3,4米。稜堡並不特意要求工事本身能阻礙攻城方攀援,而是以充分發揮火力為前提。
雷高二府很大程度上參考了荷蘭本土防禦體系。在假想中,野戰非敵軍對手,防禦方以稜堡要塞消耗敵軍實力,在後方積蓄反擊力量。
稜堡主要依賴火力而非牆體防禦,海南有必要給某些守軍加強火器裝備。不過加強武備的事不著急,守序需要進一步考察各部明軍的忠誠度和服從性。
“大統制準備給他們什麼武器?海南武器產量恐怕難以滿足這麼多軍隊。”
“大部分城堡4磅鐵炮就夠了,火銃佛朗機我去搞,你不用擔心。”
“是,我明白了。大統制,你剛才為什麼沒選人駐守化州城?”
“將子,化州實在太重要,我難以決斷啊。”
化州位於鑑江右岸,高州府至雷州府的官道必經之路上。鑑江從東北茂名城方向流向西南,鑑江最主要的支流羅江從西北流向東南,二河在化州城下相匯後繼續向南流入大海。化州城北、東兩面城牆以天然河流為障礙。
羅江發源自北流縣,沿羅江上溯可攻擊陸川縣,也就是博白縣的後背。守序計劃守住化州,將敵軍主力擋在鑑江和羅江以東。保護鬱林州東南側翼安全,在北翼兩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