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1 / 4)

頭,“我答應你,完成這次航行送你4門紅夷大炮。”

潘學忠原本也在雞籠,不過這幾日難得天氣風向較好,他趕著回去賺下一趟生意,昨天匆匆離開了。

臺灣海峽時而風大浪急,時而根本沒風,帆船往返海峽花多少時間完全看命。順利的從安海、銅山出發到臺南,兩三天就到了。不順利的,光從廈門到澎湖就得八天。最不順利的,得花一個多月候風,路上再跑十多天。還有些倒黴蛋,花了七八天到了臺灣,結果風大無法進港,只能調頭回福建改天再來。最奇葩的幾個案例,出海遇到風暴,被東北風一路吹過南中國海,乘風破浪倒是速度很快,12天完成從澎湖抵達廣南的航行。

戎克船和荷蘭人都遇到過這種事。料羅灣海戰時,有幾艘荷蘭戰艦在港內停泊的時候錨纜被大風吹斷,消失在艦隊眼前。所有人都以為他們完蛋了,結果上帝保佑被風吹到了越南,最後跌跌撞撞返回了巴達維亞。當然,他們的運氣不算壞,因為東北風吹拂下,從臺灣到越南的航線上橫亙著兩座可怕的群島,東沙群島和西沙群島,但凡運氣不好的船都撞碎在了恐怖的珊瑚礁上面。

汪匯之也也不在船上,守序對他說了去遼海的計劃,勾起了他會一會韃靼人的興趣,便答應了。守序大喜之下,送了他6艘船。

最近守序弄到了好幾艘戎克船。在雞籠繳獲了2艘,在臺南採購了3艘2號福船。前不久,潘學忠用兩艘船運來了第一批浙江漁民,守序接收了移民,並且買下其中1艘鳥船。守序把這6艘船全部送給了汪匯之。戎克船需要的水手少,汪澳主現在還有接近500人,原本乘坐6艘船是在水手之外保持了富餘的戰鬥力量,如今有12艘船,航行的人手倒也夠用。

3艘福船,1艘鳥船,外加8艘槳帆船,總共花去了價值5000兩的白銀和貨物。從福建商人的臉上,守序分明看見“賺大了”這幾個字。3艘福船長8丈餘,雙桅,松杉木料,蔑帆無竹桁支撐,石錨棕纜,載重約80噸,活脫脫的破船。

雖說鄭芝龍的戰艦也是破船,但好歹他是用四爪鐵錨,硬帆有竹桁支撐。

若說戎克船,還是汪匯之原先那6艘船好,下廣船上福船的綜合船體。鐵力木也就是柚木建造的船身,福船式的上層建築,有戰棚,硬帆可分張兩翼。雖無鐵錨,也同時裝備了石錨和柚木錨。

廣船v型底,橫搖幅度大,側漂較小,操控略佳。福船底近似u型,橫搖尚可。

福建缺乏廣東的熱帶硬木,造船用杉樹松樹,船身**汛後就被船蛆吃到不堪風浪。但此時的明朝戰艦都喜歡用福船型,因為福船有戰棚而廣船沒有。廣船船身還會有竹棚,遇火易燃。福船的杉松船板太破士兵不在乎,反正官家有的是木頭和人工造新船。

送走了客人,守序揚帆再次踏上征程。艦隊包括南海號、拉斐爾號、梅爾維爾號和暴風號。阿勒芒調任後,守序只能自兼南海號艦長。

艦隊從基隆啟航,西南風向下,幾艘福船無法航向閩江口,讓守序瞻仰閩江馬尾的意圖落了空,只能下次再來了。艦隊過福寧外海,直航溫臺甬。幾艘福船即便是順風速度也快不起來,守序便趁此機會,對明朝的海岸線進行一些初步的測繪工作。

如果說從中國至馬尼拉是東洋航線,至金城是西洋航線,那麼從廣州開始沿著海岸北上的航線則被稱為北洋航線。北洋航線歷史與西洋航線一樣悠久,天朝古人確實有天才。三國時就有了研究潮汐的專著,唐朝對潮汐的研究已經相當成熟。到了宋朝,中國先輩已經把從廣州至大沽口的航線完全趟熟,並且有了詳細的海圖。兩宋國家多有依賴海路之處,宋朝時的制度已經很完善了,沿著海岸線建有一系列烽燧,夜間會點起火把給海船提供導航路標。

到了明朝,曾在遼西任副總兵的茅元儀在著作《武備志》中收錄了《鄭和航海圖》,天啟元年在南京刻版刊印。只要有錢,明末的人都能看到鄭和星槎船隊的地圖,明朝的航海技術絕沒有失傳。

當然,只有海圖不行,還得有海經。

在南宋末年,金履祥建議派出軍隊由海路登陸大路口,直搗幽燕。此計劃的海經後被元軍得到,元朝初年開通海上漕運實賴此經甚多。從金履祥的海經開始,經過元朝和明初未知人數的中國航海家對其進行增補,於明朝初年形成了《海道經》一書,著者佚名,似不欲獨佔此功。

守序撫摸著手中的《海道經》珍本,由無數佚名的先輩付出了財富,人生甚至生命凝結成的這本只有幾十頁的小冊子。

這部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