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中,青壯年步行,出城後一路向南。在一個分叉路口,離開了通向吉蘭丹的大路。人們紛紛在嘀咕甲必丹究竟在搞什麼名堂,居然把公祭的地方放的如此之遠。這都走了兩個多時辰,居然還沒有到。
沒有人注意到,海岸以外幾公里,始終有一艘戎克船將他們的行蹤納入望遠鏡的視野之中。正是林同文的座船。
林同文趴在船舷,舉著望遠鏡向陸地上張望。其實在他的位置什麼也看不清,林同文的心情十分焦躁,衝著桅杆上大聲喊道。“林三,人都走到哪裡了?”
“少爺,您這不才問過我。還沒走到地方呢。”
林三是他船隊中最好的望員,林同文丟下望遠鏡,他拿著看也沒用。
開弓沒有回頭箭,林同文也知道他現在著急於事無補,可還是難以平復情緒。他的一系列安排和聯絡,如果說北大年官方一點都沒有察覺肯定鬼都不信。只是官方沒有證據也不掌握具體的細節,而華人對經濟又太重要,所以北大年的王公沒有輕舉妄動。但可想而知,就在華人祭祀隊伍的不遠處,肯定有他們的人在盯梢。
一將終成萬骨枯,林同文也知道岸上華人不管遭遇到什麼,對後面的計劃都沒有影響,可他還是想能盡力保全更多人的生命。將發動日定在清明節也是出於這種考慮,清明節祭祀祖先是華人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官方無法阻攔。
也數不清在甲板上到底踱了多少步。望臺上終於傳來讓林同文感到解脫的聲音,“少爺,人都到了。”
李為經沒有說話,他將林同文的行為都納入了眼底。前天,李為經在私港與林同文會面。林同文將他的謀劃如實相告,當然,自那以後李為經就不能離開私港了。林同文向李為經許諾,在清明節舉事之後,李為經來去可以自便。
李為經想做最後一次努力,“同文兄,現在收手,也許還來得及。”
林同文:“君常兄,我決心已經下。請你來是做個見證。你回去後可以如實向馬六甲,向亞奇,向柔佛的華人轉告你今天看到的事情。”
李君常一聲長嘆,不再勸了。在林家的私港,他已經勸過很多次。如果說林同文在剛開始向他傾訴計劃時,李君常一點沒有動心那也是假的。這個亂世,敢下南洋闖蕩的華人,又有幾人不是野心勃勃之輩。但李君常心中燃起的一點火苗很快就被他所瞭解的事實撲滅。“飛蛾撲火”,他給林同文的狂妄下了定語。
林同文定定地望著大海深處,“君常兄,我要再向你強調一次,無論你們有沒有參與舉事。等到我們拿下了北大年,城市的大門會向所有的南洋華人開啟。”
林同文轉身面向船上的訊號官。
訊號官亨德里克是個來自新英格蘭的年輕小夥子,這幾天在林同文的船上著實享受了一把中國人好客的熱情。
“開始吧,亨德里克先生。”
“是,長官。”
訊號旗很簡單,數字13升上了桅頂。與此同時,林同文打響了船上的4門佛朗機。岸上,百十名林家的家兵從森林中現身。最前面的,是一些手持倭刀的切支丹。
……
長水號艉樓甲板。消失多日的陳守序艦隊正遊弋在北大年南方的外海。陳守序在三天前抵達了目標緯度,為了不引起注意,艦隊避開了近岸航行的商船和漁船。只是派出冒險號趁夜駛入林傢俬港,與林同文建立了聯絡。為了確保不出問題,陳守序給林同文派出了旗艦上的訊號官。
林同文把計劃搞的很複雜,牽涉面甚廣。在戰爭中,要做到戰場單向透明不是很現實,敵對雙方在各種接觸中,對彼此的實力總歸會有所瞭解。林同文的各種部署和安排就是在不斷製造這種接觸。陳守序倒不是擔心北大年收到訊息,有所準備。林同文探聽到的情報在客觀上也幫助了自己,作為主動的一方,對他其實還更為有利。他最擔心是林同文招來的中國海盜不要增添額外的麻煩。
前天會師後,陳守序特意登上中國海盜的旗艦,名為探望一下友軍,贈送一些物資。實際是抱著評估友軍實力的目的。
陳守序沒想到的是,這個叫汪匯之的廣東海盜居然也不是個土豹子。多年前汪匯之就與荷蘭人有過合作。與明朝政府打了幾次仗後,汪匯之帶著部下流落到了納土納島。這裡原本已經有了林鳳的殘部定居開墾。汪匯之與林鳳殘部的骨幹都是潮州人,倒是很快就合流到一起。
這兩部加在一起,人數著實不少,青壯就有近千人,分乘了7條中小型戎克船。船隻挺舊,不過看得出來維護的很好。船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