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對長兄的遺腹子視如己出。他為人慷慨,經常賙濟別人。他恪守古禮,路上遇到年紀比自己大的人,一定要退避三舍,躬身等長者走過,才直起身子。每次去見師長,他都鄭重其事地沐浴,然後穿戴整齊,帶上禮品。這些禮節只見於古書的記載,在上古實沒實行無法考證,反正在王莽所處的西漢末年早已失傳了。所以當王莽必恭必敬地躬著身子躲在路邊給人讓路時,別人投向他的目光,更多的是驚詫。然而王莽不以為意,經典的力量使他的腳步充滿自信。

王莽:從先進模範到亂臣賊子(3)

所以他的行為自然就很“出位”,很引人注目。然而,王莽的真誠和單純也一目瞭然。西漢末年,人心還古樸,讚揚者畢竟多於指指點點者。以當今皇帝親表兄之尊,王莽“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謙恭孝友,確實與他那眾多不知天高地厚的表兄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那個十分關注人的道德品質的時代,王莽年紀輕輕,就確立了優良的社會形象。而這一形象被他的那些驕奢淫逸飛揚跋扈的至親反襯,顯得更加光彩照人。

雖然受到忽視,王莽畢竟是皇帝的至親,這一社會關係使他擁有普通人無法企及的潛在優勢,一旦機緣巧合,優勢就會轉化成巨大的現實利益。

成帝陽朔三年(前22年),大司馬王鳳病重。王莽遵從孝道,趕到王鳳府上去照顧病人。王鳳所患大約是腦血栓後遺症,偏癱在床。王莽代替僕人,親自給王鳳端屎端尿,“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盡心竭力。(《漢書·王莽傳》)

疾病使王鳳感覺到了異常的虛弱和無助,他沒有想到是這個平時沒怎麼關照過的侄子給了自己最需要的親情。而自己平日裡提攜備至的子侄,從小嬌生慣養,誰能吃得了這樣的苦。不要說收拾穢物,就是探望一次都是待不一會兒就匆匆離去。相比之下,王鳳不禁為自己以前對王莽的忽視深感愧疚。彌留之際,王鳳鄭重地把王莽託付給太后,要求多加關照。

根據王鳳的遺願,朝廷任命王莽為黃門郎。以前,每次王氏子弟入仕後,經常能聽到各種風言風語,而任命王莽後,王政君聽到的卻是由衷的歡迎之聲。大家都覺得,這樣出眾的人才早就應該進入仕途了。太后對王莽不禁刮目相看,她沒想到這個幾乎被自己遺忘了的侄子居然擁有這樣的影響力。老謀深算的她立刻看到了王莽的價值:他有助於挽回王氏家族不佳的名聲。不久,又升王莽為射聲校尉,進入中級官員行列。

王莽給官場帶來了一股新鮮空氣。王莽一點也不因身為外戚而有任何驕氣,對任何人都是和和氣氣,謙恭有禮。王氏子弟大都不學無術,而王莽卻精通典籍,學問出眾;王氏子弟爭相攬權納賄,王莽卻清廉自守,一塵不染;別人處理政務難免摻雜私心,王莽卻不偏不倚,處事至公。大家提起王莽,有口皆碑:對王莽不遺餘力的讚譽實際上就是對其他權貴行為的批判。

這一年王莽二十四歲,達到了心智完全成熟的成年。謙恭和氣的外表下隱藏著說出來會嚇任何人一跳的雄心:他要徹底改變這個不合理的社會,為天下立萬世太平之基,使自己躋身孔孟之列,被後世永遠景仰。

這是一個真誠的儒家式的雄心壯志。

要達到這個目標,他首先要一步步攀登到權力的頂峰,成為王鳳那樣的人物。

從自己的晉升之路中,他已經切實體會到了聲譽的重要性。在以後的攀登過程中,他下意識重複自己的成功經驗,他的道德熱情被進一步激發,行動也更加有力。

他俸祿不多,卻經常傾囊資助別人,特別是自己以前的同學。

他傾其所有,把長兄的遺腹子的婚事辦得隆重盛大。侄子婚禮那天,正好王莽的母親身體不適,在婚筵上,王莽屢次離席,進入後堂。客人們不解其故,詢問僕人,才知道是王莽不放心母親的病體,去服侍母親用藥了。

他買了一個漂亮的女子,放在家中。此舉引起了人們的紛紛議論:王莽也這樣好色?在眾說紛紜之際,王莽對朋友公佈了答案,原來,這個女子是他為朋友朱博買的。這位朱博,政績卓異,可惜一直沒有兒子,王莽此舉是為了幫助朋友延續後代。

王莽的行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像所有亂世一樣,西漢末年也是個道德淪喪的年代。越是汙濁的空氣中人們越渴望清新。

不知不覺,王莽入仕已經六年,可是由於潔身自好,不結交權貴,不請託送禮,官位升遷得很慢。

終於有人出來發言了。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王莽的叔叔成都侯王商向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