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大腳電門,和其他車子競速……
低配版的航程有400公里,實際稍低,雖然電池成本低,但充電時間差不了多少。
安峰問道:“低配版的電池利潤有推算過嗎?”
“有的,按照當前的成本,每個電池的利潤能夠維持在5美元左右。”
安峰算了一下,一輛車5000個電池,利潤5美元,那它的售價估計翻一倍,特斯拉的成本有一半是電池。
其實,造大電池,並聯幾十塊就行了,可特斯拉傲嬌,偏要弄一套精確的電池控制系統,得有幾千塊才能體現出它的高科技……石墨烯電池的安全性是很高的,但既然是客戶要求,就這麼做唄。
安峰問了:“那高配版的電池呢?”
伊芙說:“高配版的需求數量佔總量的30%左右,每個電池的利潤能夠維持8美元左右,按照三年的需求量,估算出高配的電池一共能帶來36億的純利潤,另外低配有52億的利潤,共計88億美元。”
平均一年30億的利潤——理想狀態,實際一般會走低。營業額至少會有百億以上,相對於電池業界來說,是一個很高的數字,而它還僅僅是特斯拉的汽車電池。更廣闊汽車品牌呢?而且脫離汽車領域,移動裝置那邊的呢?
安峰高興的說:“這絕對是新年公司的第一大單。”
“恭喜您!”伊芙笑著祝賀道,“另外還有個好訊息,目前公司正在於蘋果公司協商。也將會為它們提供移動裝置的電池,它們為了保持技術的領先,要求我們要在三年內獨家提供,但霍利先生不同意。”
安峰想想,也認同霍利的看法。三年太漫長,他可是打算向全世界移動裝置推行新電池的,除了自己賺錢,還有造福人類的高尚說法——其實是賣的越多,賺得越多的原理——但這麼說順口不是?
伊芙繼續說:“除了時間的分歧外,在其它方面的談判很不錯。公司打算在移動裝置的電池上高階化發展。比起汽車電池容量的兩倍翻,手機電池容量起碼提升3倍左右,普通充電器充電時間縮短到20分鐘,而利潤超過11美元。”
安峰想到一點:“1號車間只能用20%來生產其它電池對吧?”
“是的,80%都用來生產汽車電池。”
安峰問:“其它兩個車間至少得年底才能運作?”
“預計是這樣。可能3號車間會稍微超出計劃。”
安峰說道:“20%的產量也不高,頂多能同時提供給兩家移動裝置廠商,倒不如在其它車間建成的一年內,獨家提供給蘋果公司,我們就能夠適當的收取一些獨佔的費用,再加上利潤,如何?”
伊芙記下了他的方案:“我待會把意見交給霍利先生。”
安峰笑著:“麻煩啦。”
……
電池的發展讓安峰見到了賺錢的曙光。預計明年一月份絕對能夠分紅……可惜還有一年呢。不過發展前景良好,光是第一個車間就能夠拉到這麼多單子,特斯拉和蘋果還擺出各種條件搶在前面呢。
如果第二個,第三個車間建成,將會有更多迫不及待的商家圍過來,從汽車電池。到手機,平板,筆記本……凡是不想要電線連著的,都將會選擇它們價效比極高的超級電池,也意味著財富堆成山。
如果考慮節約費用的話。下一個工廠建在第三世界國家比較合適,因為美國人真心操蛋,工人工資持續走高不說,各種工會代表還要來要挾廠方提高工資待遇……下次把工廠建在中國,開出比當地水平高的待遇,保證大家毫無怨言,還有利於擴大市場,也算是海外華商來貢獻gdp了。
……
本傑明.霍利最近真乃意氣風發。
作為gp公司的ceo,他向下管理著gp能源的工作,對於一家劃時代性質的公司,多少人都擠破了腦袋想要拿它們的單子,就從手機電池來說,蘋果,三星同樣要爭個頭破血流,即使公司已經偏向蘋果,但三星仍不甘心,表示如果今年度的獨佔計劃失敗,它們將會全力爭搶下一年的2號車間。
霍利適當的放出一點風聲,給他們希望,但不給出承諾,結果自然就是爭搶,各種方法用盡,好處擺出來——甚至有虧本也要爭奪的意思。因為目光放遠,現在搶的不是電池利潤,而是未來的市場。
即使購買電池是虧本經營,但未來的市場搶到了,還用在乎這點虧損?
霍利自然明白對方心理,所以掌握生殺大權的他幾乎是笑看諸侯相鬥,努力把公司的利益擴大,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