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他再和喬安娜說了近段時間的風雲變化,以及他的一項重要決定:拆分吉恩和蒂瑪生物研究中心。
喬安娜很意外:“為什麼要把它拆解?它手下還掌握著不少企業的股份呢,這些又該怎麼處理?”
安峰說:“已經轉移了很多,被個人或者離岸企業持有。研究中心目前結構臃腫,運作已經不再方便。”
喬安娜問:“那你的打算是?”
安峰說:“我就想把它分成幾個部分,醫學的,基因學的,植物學的。”
“這確實能夠提高效率,但你如何安置它們?”
安峰繼續說:“我計劃把醫學部門轉移到英國,用你的資本控制,你個人、名下的企業,慈善資金等。其它部門……說實話這些年除了專利股份的持有外,研發已經沒有多少進展,可以留在美國。”
喬安娜聽明白了:“你就是要把研究中心手裡掌握的企業股份分出去?”
“沒錯。”安峰點頭。
“是因為最近美國的問題嗎?”
安峰點頭:“有一部分原因,那項頗受爭議的法案如果透過的話,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明朗,會顯得資金的過分龐大。另外。你注重慈善,把醫學部門劃給你以及你名下的慈善基金,影響面更廣。”
……
醫學界最近有個重磅新聞。
大名鼎鼎的吉恩和蒂瑪生物研究中心最近宣佈,因為管理和資金的問題,經由董事會一致商議。決定拆解它。
研究中心這些年來可是全世界生物技術,尤其是醫學技術的標杆,每一項重大突破都是它們完成的,共產生過五個諾貝爾獎,因為癌症、艾滋以及其他疑難雜症,連續四年諾貝爾醫學獎榮譽加冕。
可現在卻很突兀的宣佈拆解。震動醫學界。
很多人們都有疑問:世界最強研究機構要從此消失了嗎?
不過研究中心的主管約瑟夫召開了新聞大會,發表官方態度。研究中心的拆分一是執行效率問題,太多不同的機構組合,難以實施統一的管理,再由於經營的問題。無法協調每一個部門。
約瑟夫還帶來了好訊息,研究中心不會消失,主體仍留在美國,但幾個重要的部門分散出去,最受關注的醫學部門轉移到英國,被大慈善家喬安娜女男爵持有,持股的還有屬於她的慈善基金。
為了方便管理,基金會的醫學組織就和醫學部門組合。名為“伊麗莎白醫藥學會”。
對於這個決定,大部分人都是贊同的。
因為喬安娜公眾形象好,給外界的是很純粹的慈善家。醫學部門被她收購,人們也願意相信,它一定會在世界醫學事業上繼續做貢獻。根據事後的統計,對於研究中心此舉的支援率最高,達到90%。
其它部門也相應的調整,或消失。或掛牌成立。
實際上屬於研究中心的技術和專利都差不多歸零,都在這幾年時間被轉出去。成為個人或者企業持有,只有總部仍享有一定的分紅。拆解龐大的研究中心。在幾年前就已經列為主要事項。
現在的總部就跟碧達公司相似,它看似是全球生物飲料界無法撼動的大佬,但實際上除了在美國活躍,外國的名義上子公司持股比例非常可憐,在英國的子公司裡,總公司才持有2%的份額。
其它都被財團持有,喬安娜和其手下的企業就佔到40%的份額,甚至碧達公司連生產和技術授權都已經交出去,生產授權可以自由設立加工廠,而技術……其實在醫學部門手裡,早已經轉移掉。
看似複雜,但實質上只是區域性分散,總量恆定。
如果有心人去統計的話,會發現被德州財團投資的企業這些年來都在變動,公司持有子公司的股份變少,名義上是“子公司”,實際上已經被其他企業組織控制,惟獨生產或者專利授權仍掌握著。
美國能夠徵集的稅費已經大幅度降低,計算gdp的時候,肯定會縮水。相應的,其他國家就給出優惠待遇。比如英國,政府給予“伊麗莎白醫學會”稅收優惠,企業所得稅僅有15%,而在美國是35%。
如果醫學會盈利一億美金,在美國交3500萬所得稅,而英國才1500萬。
美國的稅率高是有原因的,投資環境好,機會和收益更龐大,而英國條件自然不如,就需要優惠政策來吸引人。對於以醫學研究和慈善服務為主的醫學部門,盈利不多,稅收更多是象徵性。
這一系列暗流湧動的舉措,將會造成美國資本的大批次外流,不光是德州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