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不深,但也知道世界經濟增長並非表面呈現出來的形態,有部分被人為控制,當某個經濟體頂不住的時候,就會產生崩潰,比如亞洲房市,房價大跌,做空房市的金融家肯定大賺。
或者如馬修說的,以如今歐洲表面的繁榮下手,實施他們能夠用槓桿撬動美國財富的特性。即使這會損害美國的經濟,但在錢面前,誰在乎?他們是資本家,上世紀的前輩就願意把牛奶倒海里。
針對經濟體的方法也無非是做多、做空,對沖投資之類的。當然,過程往往比原理複雜一百倍,這就是蘭德投行市值幾百億,卻能夠驅動上萬億資金的道理,某些人的腦袋確實是為“算計”而生。
繞著莊園慢慢散步,偶爾停留,回來後花了兩個多小時。
財團的想法是利用大家的資金找事情做,目標尚不確定,但事情註定不會小,因為光是安峰就能給出超過千億的資金,加上財團的閒暇資本,如果玩大的,過萬億的資金運轉財團也能玩得起。
再有他們掌控著的商品經濟,如果施展全方位的動作,不亞於投下一枚金融核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