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儒家氣運(1 / 2)

“儒家是沒辦法,除非是成為儒家半聖或者聖人級別,才能得到大量的儒家氣運” 諸子百家之後,尤其是大漢獨尊儒術,儒家確實達到了頂峰,之後諸子百家消散。 蘇凡不清楚,未來的儒家如何,不過後世的儒家也確實符合統治者需求。 而且西遊世界,儒家也確確實實的存在。 但是儒家能不能擁有那麼龐大的氣運,還是一個未知數,畢竟這是神話世界。 氣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難道其他諸子百家,就這麼甘願,怎麼可能。 即使儒家厲害又如何? 你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其他那些強者,難道不敢動手,別忘記他們也是人族。 人族的內訌,火雲洞是不會管的,畢竟不管怎麼樣,都是他們人族內部消化罷了。 所以對於儒家,蘇凡還是有很大的懷疑。 不然他直接拿出王陽明的心學,冒充一下,不說成為儒家的聖人,但是半聖或者大儒還是可以的。 只是儒家乃是教化之道,而且宣揚心學,肯定要不斷周遊天下去講道,要傳播,要讓其他的學子學習他的心學,這十分浪費時間。 孔子能成為儒家聖人,不單單是他的學識,還有他的教化之功,再加上他門下的七十二先賢,不斷幫他整理推行他的儒學。 這對於蘇凡而言,就非常的麻煩,荀子之道也是如此,他有小聖賢莊幫忙。 蘇凡可沒有。 所以假裝儒家大老,蘇凡也只是考慮一下,最終並沒有確定。 畢竟儒家的前途不清楚,他只是為了氣運和功德。 “那麼就醫家和農家” 這兩家也是最好賺取人族氣運和功德的。 其他的不說,農家的糧食。 民以食為天,神話世界,糧食的產量和歷史上沒什麼差別,頂多也就好那麼一點點。 水利方面大秦十分的發達,顯然大秦也十分重視這點,大秦的幾大糧倉之地,那裡修建的水利灌既系統,都是十分的發達,比起後世,可能還不如。 但是放在古代冠絕天下。 水利對於糧食出產而言,肯定是有幫助的。 不過缺乏現代科學種子、化肥等等,想要高產,那是不可能的,農家也許也再研究,但是沒有系統,他們催化的高產種子,也只能靠著練氣這方面來探尋。 顯然並未走出多深的道路。 高產遙不可及,即使靠著練氣的手段最佳化,顯然也只有第一代種子,下一代完全變回了原來的模樣。 如此效果也不大。 所以如今,糧食始終無法高層。 糧食意味著什麼,普通人都知道,有足夠的糧食,就可以繁衍更多的後代,三歲小孩都知道。 後世能夠人口大爆發,無疑不是糧食高產的結果。 歷史上,人口爆發,都是在各個朝代,開發了糧食產地。 大秦能一國之力,吊打六國,除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外,就是充足的糧食,因為沃野千里的關中地區。 而且商鞅的農業政策,是重農抑商,使得大秦農業得到了發展,糧食收入也大大增加。 人口也開始不斷增加。 農業的重要性是母庸置疑的,大秦軍隊厲害,除了軍功制度,就是充足的糧食,使得大軍打仗根本不怕缺糧,這一點六國很難做到。 然後無論是白起還是王翦父子他們,用兵打仗,都是堂堂正正,以大秦強大的力量去壓人。 不斷擠壓敵方的軍隊,讓他們著急讓他們犯錯,然後再找到機會,一擊必中。 能做到這一點,正是有這足夠的後勤補充,一旦後勤跟不上,明顯的糧食不足,他們根本不可能去玩這一點。 後勤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最重要的就是糧食。 後世三國時期,諸葛孔明,其實也是玩這個套路,諸葛孔明的軍事才能,那是母庸置疑。 後世網路,經常評價孔明的軍事能力比不上週瑜他們。 實際上之所以造成這般的原因,是因為他那恐怖的內政屬性,但是實際上,孔明的軍事才能,完全不比他的內政能力差的。 不說在三國曆史上,就算是放在整個古代所有王朝中,孔明的軍事才能,那都是位列第一線的。 不過孔明軍事能力,更多偏向陽謀,堂堂正正,有一句話,“諸葛一生唯謹慎”,尤其是軍事方面,謹慎小心。 實際上,孔明打仗,幾乎很少會施展陰謀詭計的,兵法謀略堂堂正正,陽謀最是誤解。 唯一可惜的就是,蜀漢後期,軍事力量不差,但是戰爭的潛力實在是太低了。 底盤那麼小,人口太少了,只有百多萬的人口,即使孔明在想要發揮,也是無能為力。 如果蜀漢有大秦的戰爭潛力,早就一統天下,匡扶漢室了。 三國時期,孔明的軍事能力,真的無人可敵,每一次孔明出棋山,實際上整個魏國,都是十分的震動,甚至是害怕的。 即使是司馬懿,實際上也是靠著完全的死守,才勉強擋住蜀國,孔明六出祁山,魏國在戰爭中,從未率先發起進攻,就可以看出來了。 當時,魏國的國力,那肯定是超過蜀國數倍的。 其他的不說,人口就是蜀國六七倍,甚至更多。 但是孔明在的時候,別說進攻,被動防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