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悉的老公司也同樣值得我們珍惜。其實公司也是老的好,越是熟悉越是錯不了。
鑽石就在你的後院,好公司就在你的身邊,為什麼非要冒險投資那些你根本不熟悉的公司股票呢?不熟不選,這正是巴菲特選股的第二條戒律。很多朋友買股票,也是兔子不吃窩邊草,就是不買自己非常熟悉的公司股票,尤其是自己生活和工作中非常熟悉的公司股票,反而去買自己根本不知道、不瞭解的陌生公司的股票。巴菲特認為,選股和選妻一樣,不要先結婚後戀愛,而要先戀愛後結婚,不要一見鍾情,而要日久生情。
原因很簡單:越熟悉的公司,股票賺錢的可能性越大,虧錢的可能性越小。
那麼,什麼樣的公司才算得上熟悉的公司呢?我們應該把哪些我們熟悉的公司優先拉入我們的選股能力圈範圍呢?
巴菲特說:“你可以選擇一些儘管你對其財務狀況並非十分了解但你對其產品非常熟悉的公司。”
我們對其產品或服務非常熟悉的公司一般出現在三個圈內,巴菲特所選擇的公司股票絕大部分都來自於這三個圈:生活圈、工作圈、朋友圈。
生活圈
選擇自己熟悉的公司股票的第一個圈子是生活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購買大量的產品或服務,比如食品、藥品、交通、旅遊等等,也許你沒留心,有很多提供這些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是上市公司,你可以在購買它們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在股票市場上購買它們的股票。比方說,你買了茅臺酒,你會感嘆,這家公司一瓶酒能賺多少錢啊。如果你同時買了茅臺的股票,那麼你自己再喝茅臺酒,乃至全中國所有的人喝茅臺酒,貴州茅臺這個上市公司賺錢,同時也是在給你這個股東賺錢。
我們在從小到大幾十年的消費過程中,有意無意之中,積累了大量的消費經驗,哪些產品好,哪些產品壞,我們有一個相當準確的認識。有些公司的產品非常好,你很喜歡,別人也很喜歡,產品非常暢銷,這種公司往往就是好公司。而這些好公司的股票往往就是好股票。因此,日常生活中,你經常購買其產品或服務而非常熟悉的上市公司,可以被拉入你的選股能力圈,我稱之為生活圈。
實際上,很多大牛股就出現在你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公司中。巴菲特很多大牛股就是從自己的生活圈中找到的。巴菲特賺錢最多的股票是可口可樂,而巴菲特在生活中接觸時間最長、消費數量最大的就是可口可樂,巴菲特對可口可樂熟悉到了不能再熟悉的程度。
1936年,巴菲特只有6歲的時候,他就去他爺爺開的雜貨店裡批發一捆6瓶的可口可樂,他的進貨價是25美分,然後到自己家附近去兜售,一瓶賣5美分,這樣一捆6瓶能賣30美分,淨賺5美分,毛利率17%,相當高,而且賣得相當快。這樣巴菲特從小就瞭解到了可口可樂的產品有多麼暢銷,產品有多麼賺錢。 。。
第四章 知己知彼(8)
在生活中,巴菲特天天離不開可口可樂,非常狂熱地喜歡喝可口可樂。喜歡到什麼程度呢?他一天要喝5罐。早上早餐喝,中午中餐喝,晚上晚餐喝。巴菲特出去參加宴會,人家熱情地說:“巴菲特先生,這是我們最好的葡萄酒,50年陳釀,請您品嚐一下。”巴菲特一擺手:“謝謝,我不喝,我只喝可口可樂。”巴菲特每年召開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時,來參加的人有兩萬多人,巴菲特規定,股東大會官方指定飲料是可口可樂。巴菲特的妻子蘇珊說:“每個認識他的人都知道,巴菲特是多麼狂熱地喜歡喝可口可樂,巴菲特的血管裡,流的不是紅色的血液,而是紅色的可樂。”巴菲特每次都是自己開車去購買可口可樂—以滿意的折扣價每次購買50箱,每箱12罐。在他的車庫和大門入口處,堆放了許多箱可口可樂,他辦公室的冰箱裡也總是塞滿了可口可樂。
巴菲特正是這樣喝可口可樂,看可口可樂,一直看了52年,終於找到一個好機會,這個從小賣可口可樂、喝可口可樂的小傢伙成了可口可樂的第一大股東。1988~1989年,巴菲特一共買進了12億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後來這批股票升值到96億美元,上漲了8倍,是巴菲特賺錢最多的一隻股票。你能想象得到嗎?一個人竟然能從自己天天喝的飲料上賺到近100億美元。
巴菲特1989年投資買入吉列公司的股票,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非常熟悉、瞭解吉列。巴菲特為什麼會這麼熟悉吉列?他是個男人,他得天天刮鬍子,他天天用吉列剃鬚刀刮鬍子,能不熟悉嗎?巴菲特越熟悉就越喜歡吉列:“每當我在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