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下一步行動,王韶自然不敢亂作主張,命他們回關外大營等候命令。
不日,宋朝徵西軍帥令傳到楊氏營中,軍隊就地解散,安葬楊允賢后,楊氏主要將領,到大理城等候朝廷冊封旨意下達。
一個月後,汴京的冊封敕書,終於抵達了大理境內。王珪和段思廉親去邊境迎接。
待一路護送旨意至大理城時,城內經過十多天的緊張準備,已經擺出最高的規格,迎接這場將改變大理歷史的典禮。
而大理國也早將要內附大宋,成為宋朝領土的訊息。告知了臨近的吐蕃、交趾、真臘、蒲甘諸國。自然引得諸國震驚無比……對某些國家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將和華夏天朝接壤,得到許多好處和便利,自然歡喜無比;但對另外一些國家來說,則是嚴重的威脅!
只是事情來得太突然,他們還來不及反應。便木已成舟。所以也只能先派使者前來道賀,再從長計較了。
作為大宋在大理統治權的根本保證,東川四萬駐軍的首腦,自然也要來觀禮。本來說好的,是範鎮前來,陳恪看家,誰知範鎮臨來前,臉被馬蜂蟄了個大包。看來四季如春花常開,也不是什麼好事兒。
總不能讓他頂著個饅頭大的包上路,陳恪只好洗了個澡,換身乾淨衣裳,到大理城替主帥參加典禮。…;
十月初五,又是一個大理國的重要時刻,但比起上月的萬眾歡騰,這次大理百姓的心情卻十分複雜……一方面,大理人對宋朝的印象極好,認為那是物寶天華的天朝上國。另一方面,他們不理解,日子過得好好的,國王幹嘛要向宋朝稱臣?
在大理城百姓複雜目光的注視下,冊封大典還是按時開始了。
卯時不到,大理城皇宮正門前,軍校士卒列隊。已經聚滿了大理的宗室、諸侯百官,還有大宋在大理的文武官員,以及各鄰國的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