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2 / 4)

小說:袁世凱傳 作者:瞎說唄

6年6月“本大學堂之意”,略事變通,⑨奏請開辦保定軍官學堂。並未經清廷批准,即以原將弁學堂房舍“先行開課”,“授以各種高等兵學”,“為造就軍官總會之所”。⑩分為速成、深造兩科。速成科一年半畢業,額限學員四十至六十名,深造科三年畢業,額限學員五十至八十名。學員均由各鎮軍官或武備學堂學生中考選。督辦為段祺瑞,總辦為趙理泰。這所學堂的開辦費二萬兩,常年經費八萬兩,袁世凱奏稱北洋財力窘困,無法籌措此項經費。他提請練兵處和兵部“設法籌撥”。練兵處、兵部合議結果,只願“與北洋各分認每年一半經費”。袁大為惱火,立即給徐世昌一信,怒氣衝衝地質問:練兵處“有無學員送堂肄業?”如不準備保送,“各半分籌,殊未持平,似可勿勞碩畫!”'1'言下之意,你們不出錢,就不要送學員,軍官學堂由我一人包辦了。練兵處、兵部只得照袁所請,每年撥款八萬兩。1908年,軍官學堂名義上由陸軍部接辦,實際上一直在北洋派的控制之下。

上述學堂,除講武堂、軍醫、馬醫學堂在天津,憲兵學堂在大沽(後遷北京),其餘都在保定。當時保定是全國最大的陸軍訓練中心。袁世凱先後派馮國璋、段祺瑞“常川駐保”、“督理北洋武備各學堂事宜”。西太后曾於1903年4月親自到保定視察。袁世凱身穿黃馬褂,頭戴珊瑚頂孔雀翎,率領全體學生一千多人跪於路旁迎接。西太后賞給教習和學生每人銀牌一枚,以示恩慰。

袁世凱一貫認為,“治軍之道,首重訓兵,其次練兵,訓以開其智識,固其心性;練以增其技藝,增其材力”。'2'所以,他和小站練兵時期一樣,始終把學生和士兵進行反動的政治灌輸放在第一位。他指令各營設隨營學堂或“講堂”一所,由官弁定期給士兵上課,講“聖諭廣訓”、“忠孝經”及“軍人精神譚”等。'3'各陸軍學堂明文規定“忠君尊孔”,而且都有禮堂一所,供奉西太后、光緒帝及文武聖牌位,“每逢皇太后,皇上萬壽聖節”和“文武聖誕日”,以及開學和畢業之日,“總辦率領各員生衣冠詣禮堂行三跪九叩禮”。'4'課程設定也是“以聖教為宗,以藝能為輔”。除軍事技術課外,“古人嘉言懿行”、“聖諭廣訓”、《左傳》、《春秋》都列為必讀的“修身課”。還明令禁止進步思想,規定學生“不得妄議時政,私著邪說,結黨聚會”,甚至“新聞報紙閒書雜誌”不經允許也不準攜帶。袁世凱企圖用腐朽不堪的封建意識,把學生的思想禁錮起來,使他們既有一個頑固不化的頭腦,又懂得近代的軍事技術。

註釋:

①袁世凱:《養壽園奏議輯要》,卷23,頁1。

②《陸軍速成學堂章程》,見故宮練兵處、陸軍部軍學司檔。

③據練兵處奏定的新軍官制,軍銜分為三等九級,有協軍校(把總、七品)、副軍校(千總)、正軍校(守備)、協參領(都司)、副參領(遊擊)、正參領(參將)、協都統(副將)、副都統(總兵)、正都統(提督、從一品)。

④詳見《北洋陸軍速成學堂同學錄》,1919年印。

⑤《憲兵學堂章程》,見同②。

⑥同①,卷39,頁3。

⑦《北洋陸軍講堂章程折》見同②。

⑧同⑥

⑨《袁世凱致徐世昌函》,光緒三十二年七月五日。見同②。

⑩《北洋軍官學堂試辦章程》,見同②。

'1'同⑨。

'2'《練兵處奏定陸軍營制餉章》,《東方雜誌》,第2卷,第2期。

'3'《陸軍第五鎮鈔呈教育計劃草案》,見同②。

'4'《北洋速成學堂章程》,見同②。

北洋軍和日本帝國主義

近代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任何一個政治或軍事集團的出現,都和帝國主義列強的侵華政策密切相關。北洋軍事集團的崛起更不例外。

1900年,義和團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企圖,美國所倡議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政策,於辛丑條約簽訂時得到列強的公認。自此以後,列強之間關於中國的條約和協定無不標榜這一原則。這種侵華政策上的變化,當時國內外都有人稱之為“保全政策”或“保全主義”。所謂“保全”,當然不是要使中國獨立,擁有全部主權。實際上,這個政策一方面意味著列強加緊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和政治滲透,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列強迫切需要在封建統治階級中扶植起願意而又有能力維護其侵略權益的代理人,以鞏固半殖民地的社會秩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