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勢力最重要的保證,是在於爭取西太后的信任。1901年底,他到順德府迎鑾,並一路護駕回京,得到“穿黃馬褂和紫禁城騎馬”的賞賜。1903年春天,又隨駕謁陵,西太后曾垂詢練兵和辦鐵路事。他的回答使太后甚為滿意。當年11月,他又接連兩次進京覲見,徵得西太后和奕的同意,成立了練兵處。他用以說服他們的理由是透過練兵處可使軍政和軍令集中於朝廷,以便戰時能更有效地在統一的指揮下聯合作戰。迴天津後,他在督署“三日未見屬員”,“親手擬定”“所有一切章程”。⑥11月6日,他給徐世昌的信中說:“所謂自強者,非湊餉百十萬,募兵數千人之謂也。心須放手經營,籌餉數千萬,練兵數十萬,然後可語自保。”⑦袁氏野心之大,由此可以想見。12月4日,練兵處在北京錫拉衚衕成立,奕匡力為總理練兵大臣,袁為會辦大臣。這是仿照中法戰爭後北京海軍衙門的體制,那時醇親王奕為總理大臣,北洋大臣李鴻章為會辦,握實權。練兵處設提調和軍政、軍令、軍學三司。三司下轄十科。袁身為直隸總督,不能駐北京,便引薦徐世昌為練兵處提調,劉永慶為軍政司正使,袁嘉穀為副使,段祺瑞為軍令司正使,馮國璋為副使,王士珍為軍學司正使,陸建章為副使。並向西太后奏保他們說,“各員隨同臣當差有年,知之最悉,均屬切實可靠”。⑧同時,又奏舉鐵良為練兵處襄辦,表示自己十分重視皇族中的軍事“人材”。練兵處成立不久,奕匡力以自己“衰邁多病”,奏“請太后責成袁、鐵悉心經營,而己但總其成”。⑨這樣,練兵處便為袁所包辦,一切要務都由其爪牙請示他裁決。
練兵處以北洋常備軍營制餉章為藍本,擬定了新軍營制餉章,以及陸軍學堂章程等各項規章制度,命令各省遵照辦理。實際上是將袁世凱編練北洋新軍的一套辦法改頭換面,推行於全國。袁世凱之所以極力控制練兵處,除企圖統一全國的軍制外,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就是汲取全國的財力,以充北洋軍餉。因為直隸一省財源有限,如無充足軍餉,就不可能不斷擴軍。所以練兵處一成立,奕匡力、袁世凱就奏請西太后批准,向各省攤派練兵費總計銀八百三十六萬兩。袁世凱一方面以直隸總督的身份帶頭認籌一百一十萬兩,另外還率領直隸官吏捐銀十萬兩,作為練兵費,表示自己對“國事赤誠”;另一方面,他又用會辦練兵大臣的名義,將各省認籌的練兵費集中用於北洋。如1905年,各省實解練兵費總計九百零十一萬兩,其中有六百多萬兩用於北洋各鎮。
北洋軍先成立左右兩鎮(鎮略相當於民國時期的師)。左鎮以六千新練軍為基礎,“增募兩營,共十二營,分為四標,續添馬、炮隊各一標,工、輜隊各一營”,已於1903年6月在保定成鎮,在全國成鎮最早,“實開各常備軍風氣之先”。⑩是年底,左鎮一部分開往遷安、山海關一帶駐紮。右鎮以保陽練軍馬隊及駐馬廠的北洋親軍元字馬步等營裁改歸併,編成步隊一協,馬隊一標,於1904年3月成鎮,分駐小站和馬廠。'1'當月,左右兩鎮改稱第一、二鎮,並著手拼湊第三鎮。
先是,1901年春末,應李鴻章的奏請,武衛右軍已陸續由山東調入直隸保定及北京南苑、海淀等處駐防。駐紮在南苑和海淀的一部是由薑桂題統率的。這支受過西式訓練的隊伍,由於“軍規亦知整頓,迭拿匪犯百餘人,地方因而粗安”,很快引起西太后的重視,因此她下令把姜的隊伍留在北京好多年。1902年8月,袁世凱把駐保定的武衛右軍三千人改編為巡警,派往天津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至1904年初,便以“巡警營北段”一千五百人為骨幹,又添募新兵,編為第三鎮,調回保定進行訓練。紒紝矠次年2月,又以武衛右軍駐南苑、海淀的一部分,加上1901年由江南調來交袁世凱訓練的自強軍二千人,編為第四鎮,仍駐原地。5月,又把原武衛右軍先鋒隊十二營,加添步隊一協,編為第五鎮,仍駐濟南西關外辛莊和濰縣。'2'同時,練兵處奏定全國新軍一律改稱陸軍,並用統一番號。京旗常備軍稱陸軍第一鎮,原北洋第一鎮改為陸軍第二鎮,第二鎮改為陸軍第四鎮,第三、五鎮仍用原番號,第四鎮改為陸軍第六鎮。至此,北洋陸軍六鎮大體拼湊完成。
每鎮轄步兵兩協,騎步、炮兵各一標,工程、輜重各一營,軍樂隊一隊。一步兵協轄兩標,一標分三營,一營又分前後左右四隊,每隊轄三排,每排轄三棚。每棚設正副頭目各一人,正兵四人,副兵八人,共十四人。每鎮官兵定額一萬二千五百一十二名,實際都不滿額。如第四鎮1906年“合計官佐弁護號目兵丁匠役九千七百九十八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