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要做皇帝。”⑧有些同盟會軍人對袁世凱也表示不信任。如辛亥革命時上海都督陳其美招募軍隊在三師以上,南北“統一”後陸續裁減一師。當北洋政府命令他繼續裁減,並指責他“擁兵自衛”時,他據理反駁說:辛亥革命時借墊軍餉四百萬元,無法償還。此事一日不料理,一日不能遣散。後來,由於欠餉日增,又被解散一部分。福建第14師師長許崇智“屢次秘密開會運動軍官”,反對裁軍。袁世凱即電調許崇智入京,企圖“俟其到京當羈留不遣”。⑨許崇智回電謝絕“內調”,袁的詭計未能得逞。1913年3月中旬,梁士詒以省親祝壽為名回到廣州,要求廣東都督胡漢民繼續裁減軍隊。胡表示為維持本省秩序,目前軍隊必不可少,“總統解散地方軍隊的政策是不可行的”。袁聞訊很不高興。⑩江西省民國元年2月有軍隊三師一旅。江西都督李烈鈞在裁減了一部分“無戰鬥力”的部隊後,便以維持地方治安為理由,保留了贛軍兩師一旅,以歐陽武、劉世均為師長;並控制著江西境內長江沿岸各炮臺,拒絕北洋府陸軍部接管。而且。為了裝備贛軍,他領取南京留守處護照,透過上海外商洋行購買步槍七千枝和子彈三百萬發。當這批軍火於1912年底運抵九江時,袁世凱以“擅買軍火”為口實,命令九江關予以扣留,並派海軍監管。李烈鈞以“袁世凱防贛省如寇仇”,實難容忍,立即指令蔡銳霆和陳庭訓率領贛軍把軍火奪回。這件事使袁世凱大為震驚。他立即派海軍次長湯薌銘率領軍艦六艘到九江示威;並有意製造了汪瑞事件,妄圖壓服李烈鈞。
原來,袁世凱一邊裁減革命軍隊,一邊推行“軍民分治”,昔以削弱南方各省都督的權力,打擊革命勢力。1912年6月中旬,袁世凱派袁乃寬到武漢,要求黎元洪發起實行“軍民分治”。當時,黎在和同盟會的鬥爭中正迫切需要袁的支援,自然不敢違命,遂於7月1日通電各省,倡議實行“軍民分治”,即都督專管軍事,另由“中央”派民政長治理民政。黎還表示湖北願意首先實行。袁世凱立即回電說:“疚疾曰急,今得良劑,天存吾華,必由於此。十害三無,怵心劌目,西儒所譚暴民專制,不圖今日乃親見之……今有我公,以身作則,禍機之息,新邦之固,共可決矣。”'1'北洋系統的各省都督亦群起應和。但是,江西、廣州、安徽、福建、江蘇等九省都督卻激烈反對“軍民分治”,有些省公開唱對臺戲,通電主張實行“地方自治”,由省議會自選民政長。袁世凱不顧九省都督反對,強令推行“軍民分治”。
在任命各省民政長時,他仍採取裁減軍隊時的策略手腕:對湖北、雲南、貴州、廣西等省或讓都督兼民政長,或令都督薦舉人選,以換取這些都督的支援。對同盟會員做都督的各省,則派北洋派官僚或清末與北洋派接近的老官僚擔任民政長,“厲行分治”。如派孫多森到安徽,張元奇到福建,陳昭常到廣東,這些安排,他事先都徵詢了各省都督的意見,唯獨江西民政長,袁世凱有意不與李烈鈞商榷,突然於12月16日任汪瑞,並命令汪立即赴任。'2'李烈鈞表面不動聲色,暗中卻鼓動贛軍將領蔡銳霆和陳庭訓以及省議會反對,結果汪到南昌不幾天就被趕跑了。袁本想借任命汪來顯示“中央”的權威,發洩對李烈鈞奪回軍火的怒氣,沒料到再次失敗;遂大發雷霆,通電各省不點名地指責李烈鈞“生性好亂”,“破壞統一”;最後又威脅說:“本大總統若再曲予優容,便與此輩同為亡國禍首,非惟辜負眾望,實亦矛盾初衷,惟有犧牲一身,保全大局,竭我綿力,殄此麼麼!”'3'儘管袁氏叫得很兇,可是由於當時他還沒有取得帝國主義的貸款,感到力不從心,所以他沒有敢解除李烈鈞的職務,而僅派王芝祥前往查辦。這件事一直拖1913年夏天,就成為他首先派兵進攻江西的藉口之一。
註釋:
①據1912年冬陸軍部報告:全國陸軍九十五萬九千八百零八人:其中安徽三萬八千,已裁一萬二千;江蘇六萬九千;廣東五萬九千;江西二萬;福建三萬三千;湖南五萬一千;南京歸併各軍三萬四千;湖北八萬;雲南三萬九千;廣西三萬六千;貴州二萬七千;四川五萬四千。
②《字林西報》(NorthChinaDailyNcws),1912年5月18日。
③中國史學會主編:《辛亥革命》,第8冊,頁141。
④《民國經世文稿》,上海經世文社1914年版,第2冊,頁33。
⑤《袁世凱致燮和函》,1912年。
⑥《愛國報》,1912年4月6日。
⑦《程德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