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地裡幹活,感動得流下眼淚。他一口氣跑到家,扛起鋤頭就上山勞動去了,再也不想當懶漢了。

大生產運動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陝甘寧邊區部隊1941年開荒一萬四千多畝,1942年南泥灣的部隊已經做到“不要公家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錢。”1940年至1942年,陝甘寧邊區共開墾荒地一百八十萬畝,增產細糧四十七萬擔。邊區的工業也有大發展,到1942年年生產土布十萬匹,並能夠鍊鐵、煉油、修理機械,製造武器彈藥等。

大生產運動不僅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準備了物質基礎,同時,為我們黨積累了寶貴的經濟建設經驗。

曹公圳與曹公廟

如果你去祖國的寶島臺灣旅遊,在鳳山市可以看到一廟曹公廟。這裡所祭祀的曹公,叫曹瑾。曹瑾是河南河內人,1837年被清廷任命為鳳山縣知縣。

曹瑾上任的前一年,鳳山縣鬧旱災,土地龜裂,禾苗枯焦,造成嚴重的饑荒。曹瑾上任後,見到遍地盡是饑民,心裡非常難過。他走村串寨,到各地視察。他看到成片乾裂的土地,又看到奔騰的下淡水溪,認識到不能讓溪水白流,必須興修水利,用溪水灌溉農田,徹底解決旱災的威脅。

下淡水溪,就是今天的高屏溪,是臺灣的第二大河流。要修築水利設施,當時的主要困難有兩個:一個是資金難籌集;再一個是技術無人懂。面對困難,曹瑾沒有退縮。他首先主動捐出自己的薪金,並發動群眾捐錢出地;群眾見縣官帶頭,紛紛捐錢出地,資金問題很快得到解決。技術無人懂,他就帶人參照前輩林玉清建築嶺口圳的辦法,設計出很多水圳路線。

修建水圳的工程在曹瑾上任的當年就開工了。曹瑾指揮人們,利用九曲塘的下淡水溪床,築堤壩攔溪流,然後建水閘,按照地勢的高低來修建圳路。施工期間,曹瑾經常到施工現場鼓舞士氣,使工程進展迅速,兩年以後全部竣工,這就是被人們稱為“舊圳”的水利工程。舊圳總共有四十四條圳道,長達一百八十多里,可以灌溉三萬五千畝土地,使一大批農民受益。

不料在舊圳建成之後,鳳山再次遭遇旱災,在舊圳灌溉不到的地方,田地裡的莊稼全部旱死,受災的百姓顆粒無收,又陷入飢餓之中。有了修築舊圳的經驗,曹瑾當機立斷,決心擴建水圳。他再次捐出薪金,並派人到全縣各地勸說百姓再次捐錢出力,擴建水圳。曹公率先,百姓爭捐。三年以後,擴建水圳工程告竣,這就是被人們稱為“新圳”的水利工程。新圳總共有四十六條圳道,長達一百二十七里,灌溉土地面積與舊圳不相上下。

從此以後,鳳山縣的農民用新、舊兩條水圳,灌溉數萬畝土地,旱澇無虞,連年五穀豐登,瓜甜果肥,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為了永久紀念曹公開發鳳山的功績,人們將新、舊兩條水圳,命名為曹公圳,又在鳳山建造了曹公廟。

龔振麟創造鐵模鑄炮新技術

鴉片戰爭爆發以後,“素有巧思”的浙江嘉興縣縣丞龔振麟,被兩江總督裕謙調到寧波軍營。當時,火炮是對付敵艦的利器,前線急需,龔振麟受命趕製火炮。

中國傳統的鑄炮工藝,都用泥模,即用水和泥,製成模具,然後範金傾鑄,層層筍合。泥模必須烘得乾透才行,否則外表雖幹,裡面溼潤,一遇金屬熔液,潮氣自生,鑄成的火炮就有蜂窩,施放時炮筒容易炸裂傷人。烘乾泥模往往要一個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陰寒天氣,則須兩三個月。況且一具泥模只能鑄造一尊火炮,隨即隨棄,不能再用。戰況緊急,必須改革傳統鑄炮工藝,迅速趕製出一批火炮,支援前線。龔振麟冥思苦想,徹夜難眠。他幾經試驗,終於發明了鐵模鑄炮法。

鐵模鑄炮法是以鐵為模,鑄炮時,先將鐵模的每瓣內側刷上兩層漿液。第一層漿液是用細稻殼灰和細沙泥製成的;第二層漿液是用上等極細窯煤調水製成的。然後,兩瓣相合,用鐵箍箍緊、烘熱,節節相續,最後澆鑄金屬熔液。待澆足熔液,冷卻成型以後,即刻按模瓣次序剝去鐵模,如剝掉筍殼一樣,逐漸露出炮身,再剔除炮心內的泥胚胎,膛內自然學滑。

同傳統泥模鑄炮相比,鐵模鑄炮的優越性在於:工藝簡便易行,節省模具原料,不受氣候條件限制,縮短製造週期,降低生產成本,尤其是解決了不出蜂窩的難題,提高了火炮鑄造質量。同仁們稱讚說:“其法至簡,其用最便,一工收數百工之利,一炮省數十倍之資。且旋鑄旋出,不延時日,無瑕無疵,自然光滑,事半功倍,利用無窮,闢眾論之導軌,開千古之法門,其有裨於國家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