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1 / 4)

小說:大明龍騰 作者:九十八度

南京,在江南盤恆了大半個月,勞師費餉不說,有幾次趁著深夜,派了幾千人的軍隊,試圖由揚州下江,偷偷過去試探敵情,誰料剛剛下水不久,對面的水師便得了哨探小船的訊息,幾十艘炮艦趕將過來,那些船上的明軍盡數做了江中之鬼。自此之後,再也無一人靠近江邊一步。

待得知南京陷落訊息,丁啟睿又急又氣,卻是沒有一點辦法。他是萬曆年間中的進士,歷任南京戶部主事,山東按察使等職。在調使山西副使時,因巡撫王輯兵變,被他斷然斬殺。因功調入陝丁,歸孫傳庭節制。卻又被楊嗣昌賞識,步步高昇,待盧象升因罪入獄,更是成為掛兵部尚書銜,督師二十餘萬的股肱大臣。只是他文人進士出身,自身對兵事一竅不通,只知承上命行事。被崇禎斥責之後,早就惶恐不已,南京一陷,此人頓時無計可失,思來想去,唯有一死罷休。毒藥什麼的,他到也沒有,只是命人送上些金銀,吞在腹中,當夜翻天滾去,半夜時便死,待第二天親兵入內尋他,連屍體都早已僵直。

楊嗣昌坐困襄陽,眼見漢軍越逼越近,武昌前鎮的黃州已然告破,周圍的府縣無不望風而降。張偉優撫善待明朝降臣,此時已然見效。除了那些一心忠於明朝,持著正統大義的高階文官,普通的地方官員及鎮將,遠遠見了漢軍旗幟,便即歸降。萬般無奈之下,他只是每日觀望請旨,請求屯於準揚的明軍主力即刻來援,如若不然,不但襄陽有失,江南不保。就是被困於四川渝州等處的張獻忠,此怕亦是無人可制了。

而主力明軍此時坐困江北,進不能過江,退有皇帝壓迫,往援湖北,路阻且長,此路亦是不通。而原本被優勢明軍壓迫打擊的李自成,卻又藉著這次天賜良機,突破明軍重圍,由寧羌過七盤關,入朝天嶺,接連攻克廣元、昭化、劍州、梓潼等地。然後分兵三路,分別向潼川、綿州、江油三個方向進軍,連下三十多個州縣,進逼成都。四川巡撫王維章龜縮在保寧,不敢與李自成軍接仗。洪承疇此時手底只有三萬餘強兵,止能保著陝西不失,守備潼關而已。

此時的明朝,當真是四處起火,八面烽火。只要是稍有心於大局者,都知道明朝的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第十七章 獄中明臣

到得崇禎四年十月,漢軍劉國軒等部攻克武昌,荊州,偏師克江西南昌、長沙,俘獲湖北巡撫等文武官員數百人。明宗室吉王、湘王、岷王、谷王、寧王、楚王等親王盡被被逮,其餘藩王數十,亦同時被執。因得了張偉命令,只是又囚於原王府之內,不準外出。因此前農民軍殺害過蜀王,清兵殺過德王,施琅所部漢軍逼迫魯王自殺。坐鎮窮城,無計可失,眼見農民軍與漢軍勢大難制的楊嗣昌急病而死。漢軍輕騎入襄陽城內,於城外追住出城而逃的襄王全家,囚於王府之內。

自此,湖北、江西、江蘇、安徽、浙江等省全數歸漢軍所有。漢軍主力聽令由襄陽入江,由水路直奔江西南昌,將由江西入湖南境,湖南一下,將於左良玉會師,然後以優勢兵力攻閩,結束南方戰事。

前線打的火熱,張偉坐居南京城內遙控指揮,除了軍事之外,每日接見明朝前來投誠的官員,便是一宗要事。自漢軍佔據江浙之後,主力連克名城要鎮,眼見大事已成,原本還猶疑不決的明朝各級官員紛紛棄明投漢。張偉又連番下令,除了必要的府縣官以外,明朝的各總兵鎮將,巡按、糧漕總督、巡撫、總督等大員要員,必須奔赴南京,以俟甄別後再行任用。官聲尚佳的,由張偉親自接見,善加撫慰後,或於南京閒居,或是送往臺灣先行辦事。至於武將,遊擊以上皆送往臺灣,嚴加管束。

便在張偉東征西討,全力征伐穩固江南之際。在北京城綿衣詔獄之中,一間侷促的小屋之內,有五六人身著囚衣,圍著一張破桌盤膝而坐。房內一燈如豆,只見那破桌上擺著一些肉酒之類。此時方是初秋,天尚不熱,那錫酒壺卻已是浸在熱水之中溫著,房內一股股酒香飄將出來,和著肉香,到是分外能引動人的饞蟲。

“元素兄,請用,請用!不必和我客氣,咱們也算是相與一場,我給幾位先生先佔個地兒,到了那邊,也好有個照應。”

綿衣衛與東廠一同掌管的南所、北所監獄統稱為詔獄。與刑部獄不同,此處乃是皇帝直接下詔,由廠衛緝拿抓捕,投入獄中關押拷問,乃稱詔獄。自明朝立國以來,皇帝經常以中旨任命官吏,抓人拿問,不經過三法司的正常程式,為當時計程車大夫所非議。

熊文燦自從接受張偉賄賂的事發,便被綿衣旗校逮拿至京,投入詔獄。還好他為官多年,北京家財被抄,卻是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