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偷窺一眼周全斌神色,因見周全斌做沉吟狀,心中一慌,心道:“難道你想一下子吃掉我吳氏家兵幾萬人?這些人除了我的話誰也不聽,現下是對滿人打帳的關鍵時刻,難道漢軍要自動軍心不成?”
卻聽得周全斌徐徐道:“改編之事容後再議,將軍所部不似劉總鎮那般目無法紀,不過法度乃是漢軍一等一的要事,軍法官和監軍使還是要派駐的。”
話音未落,又向其餘明軍各將道:“申明法度,嚴肅軍紀,此為最要之事。今日我有言在先,不論將軍校尉,凡有違我軍令者,立斬不赦!”
吳三桂等明軍大將原以為周全斌不過是老生常談,與當日明朝的文臣督師和監軍御史相同,誰也無法制服名為官軍,實為各將家兵的軍隊。
待周全斌一出天津城內,立刻召見城內的舊明士紳,申明法度,張榜安民,又使用舊明官員仍為各級佐使,再加以數萬漢軍持槍露械,在城內遊行一遭,又以數百門火炮同時開火演練,震懾投降明軍。一時間城內人心大定,各人都道漢軍乃仁義威武之師,天下無人能敵。聲勢大振,人心歸附之後,方以軍法官入明軍軍中,先頒發告示,申明法紀,命各兵檢舉出首,有禍害百姓殘殺暴虐者,出首無罪,告發者有功。初時尚有士兵疑惑,待有私仇者首告被賞,一時間軍營內告密成風,那些殺人無數,搶奪強姦已成積習的將校士卒紛紛被千,算來五萬多明軍手有無辜百姓人命的竟過千人,燒殺搶掠者不計其數,若要窮治,只怕無有遺漏者。漢軍曾與江南明軍接戰,但多半是鎮防衛軍,又很快就被擊敗,很難禍害百姓。這幾股明軍多受徵調,明朝將亡時又沒有錢糧,多使軍隊自行籌措,於是搶掠百姓已是公然而行,其間燒殺姦淫亦是難免。
吳三桂等人不禁漢軍入駐軍官,亦是因此原故。他們均是抱定了法不責眾的心思,各人都覺得漢軍急需這些明軍助戰,與滿人的大戰近在眼前,哪能大殺特殺,自亂陣腳?
周全斌一則心慈,二來亦是有慮於此。於是先命將這些兵士看押收監,以軍鴿請示張偉。兩日之後,便收到張偉親手手書,上寫道:“殺了,發餉。軍情部與司聞曹皆報,清兵已然出京,算來半月內必至天津附近,爾需儘快收攏明軍軍心,多加訓練部勒,以為戰力。多派探馬出探,雖然掌握敵情,首戰致勝最為要緊,慎之!”
“來人,傳將!”
他一聲令下,中軍大帳之外的幾十面大鼓立時敲響起來,三鼓過後逾期不至者立斬。明軍參將以上,漢軍校尉以上的所有將校均是飛奔而來,並不敢怠慢。便是吳三桂等人,亦是急奔而至,唯恐此時觸了黴頭。
周全斌待各人參拜之後,也不提張偉手諭之事,只向吳三桂唐通等人略一點頭,以示招呼,便發令道:“軍法將何在?”
因是戰時,神策衛的軍法將軍亦是身著甲衣,聽得周全斌召喚,立時站將出來,盔甲鐵裙碰撞的蹡蹡做響,他躬身一禮,向周全斌道:“末將在,請大將軍下令!”
周全斌發下令箭,向他喝道:“將近日來逮捕的所有身負人命,橫暴不法之徒,全數斬首!”
說罷,發下令箭,向還在遲疑的軍法官斥道:“速去,立斬!”
那軍法官執掌漢軍軍法多年,哪曾見過如此之多的犯罪士兵,這幾天過堂審案,聽得明軍禍害百姓之事,常常怒氣填胸,每常覺得這些士兵枉披了一張人皮,其實禽獸無異。此時接了軍令,心中其實暢快異常,忙大聲應諾一聲,手捧令箭立時往外飛奔而去。
明軍諸將當真是想不到漢軍軍法如此嚴苛,一千多人的性命竟然渾不當一回事,居然是說殺便殺,絕不手軟。雖然周全斌臉色鐵青,幾十名明軍將校仍是一齊跪下,向周全斌道:“大將軍開恩!犯兵們雖然該死,望大將軍念在此刻正是用人之際,饒了他們性命,改為仗責,插箭遊營,然後派罪兵們於最前衝鋒,到時候他們必定肯下死力衝殺,豈不比殺頭更好?”
“不必多說!派他們上前,只怕是叛敵投降,甚至逃跑衝亂後隊的多!這些人,殘殺百姓很有本事,與敵做戰畏敵如虎,爾等不必再說。”
吳三桂手下被斬的很少,不過此時卻斷然不能退後,忙又將手一拱,向周全斌誠摯說道:“大將軍要嚴肅軍紀,這固然是好事。不過大病需用緩藥,徐徐調治。若是以猛藥攻之,只怕適得其反……”
周全斌不待他說完,便向他笑道:“你是怕兵變,是麼?”
“正是。”
“不妨。漢軍就部置在城池四周,我到要看看,有什麼人會站出來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