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當先的人,把別人的性命看得並不重要。
一切圍繞自己利益轉的人,不免要殺別人。總是顧及著自己的利益而殺別人,最終會把自己搞得眾叛親離。不是嗎?那些在陳勝身邊出謀劃策的故人以及諸將,踩著大嗓門老鄉們的血跡,紛紛離他而去了。
最後,在眾叛親離中,他終於被身邊一介小小的車伕,輕易地殺死了。這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人民大起義的領袖的最終結局。
從技術上來講,陳勝的部將無能也是個大原因,周文、吳廣都不是章邯的對手,沒有項羽這樣的雄人。
但是,問題還不在於這些諸將無能,更嚴重的是這些諸將對陳勝“不親附”。眾將不親附的原因是什麼呢?司馬遷給了清晰的回答。
司馬遷說,陳勝任用朱房為人事主任(中正),胡武為考核專員(司過),這兩個位置就是專門為了跟諸將過不去而設,用於考核和糾察諸將。這兩人都是整人專家,善於“苛察”,是凡他們不喜歡的將官,就都自行打掉之,根本越過司法機關。而陳勝信用這兩個人,自然引起諸將不滿。
陳勝對於戰勝略地回來的諸將,還特意找他們的微咎,捏造他們的罪名,把他們殺了,目的就是怕他們力量強了而反自己。“諸將多以讒毀得罪誅。”
陳勝是糊塗嗎?不是的。
陳勝這麼做,還是出在了一個“私”字上,唯恐自己的權力利益被下面人侵奪。
諸將不親附的局面,走到了極端,就變成了這樣:以武臣為代表的陳勝諸部將,鑑於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