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掛礙。“從心所欲”就是隨心所欲,做什麼事情都聽憑心性去做,但又不會超越人間的規矩,這就是以出世的心來做入世的事。他已經超脫了人世間一切的是非成敗、稱譏譭譽,已經無所掛礙,這個時候再來做事,再來做人,就是生機盎然,生機流暢,生命暢達。
孔子的一生,就是一個求道的人、成道的人的生命歷程、心路歷程。他認為治天下、為政的人,就必須向這個境界努力。
下面就講孝了。以詩來教化天下,以禮來治理天下,然後以孝來治理天下。孔子和四個人討論孝的問題,但講得都不一樣,這叫因材施教。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