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3 / 4)

小說:二戰全景紀實 作者:紅色風帆

多少世紀以來,英國人始終在歷史上重複著同一勾當。

他們總是非常聰明、正確地選擇盟國。

他們經歷過很多次戰爭,可在他們所參加的每一次戰爭中,他們都有辦法勝利地爬起來,繼續把握住世界人民與世界市場。

“這一次,我們是英國的盟國。

我相信我們應做它的盟國……

我極力想使丘吉爾和其他人明白,我們雖然是他們的盟國,準備同他們並肩取得勝利,但他們絕不能以為我們與之結盟,僅僅是為了幫助他們維護其古老、中世紀的帝國觀念。

“我希望他們能夠覺悟到他們並不是這個同盟的主宰;他們應該明白在勝利後,我們決不會坐在一旁,聽任他們的反動制度壓制亞洲國家和歐洲國家的成長和發展……”

7。大西洋海戰(4)

依筆者之淺見,羅斯福是要避免重蹈威爾遜總統的覆轍在戰後沒有為美國爭得應有的地位,打破英國的殖民帝國。

“無條件投降”肯定要迫使軸心國頑抗到底,延長戰爭時間,大大增加雙方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但卻能消除英美蘇三國都擔心一方單獨媾和的疑慮,增進了三國的團結。

更重要的是,破壞極大的長期性戰爭只能使同盟中的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家——英國和蘇聯——遭受巨大的破壞,這樣就能進一步加強美國的地位,使英蘇兩國戰後無暇他顧,只能伸手向美國乞援,以重建家園。

這樣一來,大英帝國和帝國特惠制也就不攻自破了。

美國順理成章地將成為世界的領袖。

戰後的歷史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英國由於戰爭,國庫如洗,財政破產,美國一停止租借援助,它立刻陷入無錢度日的窘境,被迫放棄帝國特惠制。

不出10年,延續了300餘年的大英帝國開始土崩瓦解。

那麼老謀深算的丘吉爾是否看出羅斯福別有用心呢?

丘吉爾在自己的回憶錄裡對此隻字未提,只是說無條件投降不應包括義大利。

他的記憶力出了問題。

言詞之中讓人感到他有難言之隱。

丘吉爾明白:沒有美國參戰,英國是無力取勝的,歐洲大陸無法光復,英國就得長期處在納粹的威脅之下。

在此情況之下,丘吉爾只得硬著頭皮,捨車保帥了。

羅斯福雄才大略,一個妙詞,勾畫出羽翼已豐的美國決心領導世界的雄心壯志。

但通往勝利的道路仍然漫長,充滿艱辛。

卡薩布蘭卡會議後不久,初出茅廬的美國陸軍在突尼西亞剛與德軍交鋒,就捱了受傷的“沙漠之狐”隆美爾一記重拳,被打得滿臉開花。

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卡塞林山口之戰”。

隆美爾在阿拉曼被英將蒙哥馬利打得落荒西逃後不久,美將艾森豪威爾又率盟軍在北非登陸,鋒芒直指突尼西亞。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和義大利領袖墨索里尼見隆美爾腹背受敵,知道大勢不好。

但兩人不願將北非拱手讓給盟軍,從而將義大利本土和整個地中海北岸暴露在盟軍的打擊之下,便急令駐義大利本土和西西里的德意軍隊火速海空並進,在盟軍到來之前,搶佔突尼西亞。

兇悍的德國傘兵迅速在突尼西亞城著陸,打垮了為數不多的法國守軍,控制了機場和港口。

之後,大股德意軍接踵而至,組成德國第5裝甲集團軍,由馮·阿尼姆將軍任司令。

阿尼姆將軍指揮德軍在突尼西亞狼奔犬突,很快打敗了士氣雖高但裝備簡陋的法軍,奪取了扼守突尼西亞沿海平原的“東脊”。

艾森豪威爾指揮的東進盟軍遇到連日大雨,道路、機場成為泥塘,運輸停頓。

盟軍飛機雖多,卻無法起飛;德意飛機卻可從突尼西亞城的混凝土機場跑道上起降,轟炸盟軍。

盟軍攻勢成為強弩之末。

1942年12月25日,盟軍企圖佔領突尼西亞城,但被德意軍輕易擊退,只得掘壕固守,等天氣放晴和援軍到來。

在盟軍與阿尼姆對峙時,隆美爾正率領在北非征戰近2年的老兵們,越過茫茫沙海,一次次躲過英將蒙哥馬利設下的圈套,不顧疲勞,向突尼西亞退去,準備同阿尼姆會合,堅守馬雷特防線。

1月份,隆美爾進入突尼西亞,蒙哥馬利還在後面跟著。

隆美爾不喜歡留著小鬍子的阿尼姆。

阿尼姆出身於普魯士軍人世家,是位西里西亞貴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