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這一天,美機就向關島投彈727噸,發射火箭147枚。
兩週的火炮準備摧毀了日軍大部分炮壘,擊斃了1�85萬名守軍中的很多人,士氣沮喪。
7月21日,美國兩棲作戰部隊新編第3軍在關島登陸。
經過1周的激戰,美軍在關島升起了美國國旗。
8月10日,美軍宣佈佔領關島,重新奪回了這塊屬地。
21。血戰太平洋(8)
但日軍散兵遊勇的零星狙擊持續了一年以上。
最後一名日本士兵直到1972年才投降。
馬里亞納群島被視為日本在太平洋上的防波堤,美軍突破這道防堤之後,就切斷了日本同加羅林群島的聯絡。
同時,美軍取得了後勤基地、潛艇基地和空軍基地,為此後海空軍作戰和直接轟炸日本本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因此,日本東條內閣遭到了猛烈的抨擊。
1944年7月18日,東條內閣被迫辭職,身任首相、陸相兼參謀總長的東條英機從此退出軍政舞臺,被列入陸軍“預備役”。
1944年7月22日,朝鮮總督、號稱“高麗之虎”的擴張主義分子小磯國昭內閣正式就職。
小磯宣告,要堅決把戰爭進行到勝利結束。
22。中國戰區(1)
1943年春夏以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出現了根本的轉折。
在國際形勢日益有利於中國抗戰的情況下,華北各解放區軍民繼續粉碎敵軍“掃蕩”,開展攻勢作戰,實行區域性反攻,積極恢復和擴大抗日根據地。
衛(河)南、林(縣)南戰役,是1943年八路軍冀魯豫軍區和太行軍區對日偽發動的規模較大的進攻戰役,殲滅日偽軍共1�2萬餘人,攻克據點80餘處,解放人口40餘萬,開闢了林縣以南、輝縣以北大片新區。
同時,山東軍區部隊發起沂山、魯山和諸(城)、日(照)、莒(縣)山區等進攻戰役。
經與日偽軍反覆爭奪,濱海軍區部隊終於控制了諸日莒山區的洪凝、石場、前街頭和松柏林等重要陣地;魯中軍區部隊控制了沂山山區的全部和魯山山區的一部,總面積達2250平方公里,使該地區的抗日鬥爭處於更加有利的地位。
衛南、林南等戰役,雖然是帶區域性的區域性的,但它已明顯地標誌著敵後解放區由分散作戰開始轉向集中作戰,由游擊戰開始轉向運動戰,由內線作戰開始轉向外線作戰,由防禦為主開始轉向進攻為主,由戰略相持階段開始轉向戰略反攻階段。
日本侵略軍為挽回敗局,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再次進行大規模的秋、冬季“掃蕩”。
我軍則抓住敵軍集中兵力分割槽“掃蕩”的弱點,集中優勢兵力,對敵人守備薄弱的城鎮據點展開攻勢作戰,大量地殲滅敵人。
在反“掃蕩”過程中,我太嶽軍區第二軍分割槽第16團於10月24日晨,在臨汾東北韓略村附近設伏,全殲敵華北方面軍為推廣“鐵滾式”新戰法所組織的旅長和團長以下軍官120人的戰地觀戰團。
1943年,八路軍與敵人作戰24800餘次,斃傷俘日偽軍187420餘人,攻克據點740餘處;新四軍與敵作戰5300餘次,斃傷俘日偽軍66000餘人,攻克主要據點200餘處;華南抗日力量也有了較大發展。
1944年,解放區軍民連續發動攻勢作戰,區域性反攻全面展開。
1944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進入大規模的戰略反攻階段。
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失去了戰略主動權。
在美國海空軍的打擊下,日本本土與南洋群島日軍的聯絡有斷絕之虞。
日軍大本營為了在海上交通被盟軍切斷時,能經過中國大陸交通線補給東南亞各地的日軍,並消除美國在中國的空軍基地對其本土的威脅,遂於1月24日發出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命令(代號為“一號作戰”),並開始調集兵力,向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進攻。
此次戰役,從1944年4月開始到12月同來自法屬印度支那的南方軍取得聯絡,歷時8個多月,先後動用約50萬侵華兵力,戰線長約2000公里,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役,也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此役,日軍擊潰了豫湘桂地區的國民黨軍隊主力,佔領了衡陽、桂林、柳州地區的機場,達到了作戰目標,但它並未能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