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3 / 4)

小說:二戰全景紀實 作者:紅色風帆

橋,橋頭堡一天天地在擴大,接近了通往法蘭克福的高速公路,竟發瘋命令用V一2導彈和540毫米口徑的巨炮轟擊大橋。

12枚導彈飛向大橋,但都落到離大橋很遠的地方。

只有一枚落到離大橋300米的一幢房子上,炸死三名美國人。

那門540毫米口徑的巨炮名為“卡爾”,是個重達132噸的龐然大物,可發射2噸重的炮彈。

“卡爾”大炮發射了幾枚炮彈就壞了,炮彈也沒有命中。

斯科爾茲內派出蛙人企圖炸橋,但蛙人不是被擊斃就是做了俘虜。

德軍所有摧毀大橋的努力都失敗了,不過兩次爆炸已給大橋造成致命傷。

3月17日下午3時,美國工兵正在橋上焊接幾乎斷成兩半的橋拱鋼板,大橋突然斷裂,落入河中,28名美國工兵當場身亡。

為美軍立下汗馬功勞的雷馬根魯登道夫大橋,終於被滾滾的萊茵河水吞沒了。

但4個師的美軍已經到達萊茵河彼岸,7座浮橋也橫在萊茵河上。

美軍的雷馬根橋頭堡已成為指向德國心臟的利劍。

布萊德雷沒有立刻從橋頭堡出擊。

他在等待最佳時機。

布萊德雷南面的盟軍第6集團軍群在齊格菲防線遇到麻煩。

盟軍屢攻不克,寸步難行。

為從側後迂迴齊格菲防線,巴頓指揮的美國第3集團軍沿摩澤爾河河谷向科布倫茨方向發動進攻。

巴頓所到之處,德軍望風而逃,很快便到達科布倫茨。

之後鋒芒一轉,順著萊茵河左岸,南下衝向美因茨,殺到德國G集團軍群背後,把這個德國集團軍群擠在美國軍隊之間。

德軍奪路而逃,盟軍第6集團軍群乘勝躍進至萊茵河畔。

巴頓的這一擊,不僅使齊格菲防線南段土崩瓦解,為布萊德雷提供了右翼掩護,還使德軍陣腳大亂,為偷渡萊茵河創造了條件。

布萊德雷就指望巴頓早日渡河,再次保護第12集團軍群的右翼。

布萊德雷還在等待蒙哥馬利從韋塞爾渡河。

蒙哥馬利在2月底殺到萊茵河後,就拿出當年組織阿拉曼戰役的勁頭,屯積物資,調兵遣將,周密組織,準備以登普西將軍指揮的英國第2集團軍和辛普森將軍指揮的美國第9集團軍分別從韋塞爾北南兩側強渡萊茵河。

為了保證渡河成功,蒙哥馬利還要使用盟軍第1空降集團軍的2個師(英國第6空降師和美國第17空降師)在韋塞爾附近空降。

由於布萊德雷已經渡河,艾森豪威爾將軍就改變了原來的戰略方針,決定蒙哥馬利渡河後,其英國第2集團軍向東北奧斯納布呂克、不來梅、漢堡方向推進;美國第9集團軍則沿利珀河兩岸向利普施塔特、帕德伯恩方向推進。

與此同時,布萊德雷的美國第1集團軍從雷馬根橋頭堡出擊,經馬爾堡向帕德伯恩、利普施塔特方向進攻,並與第9集團軍會師於這一地區,將德軍B集團軍群大部和H集團軍群一部合圍在魯爾地區,爾後分割殲滅。

19。百萬盟軍:前進!(2)

巴頓的第3集團軍在美茵茨和沃爾姆斯之間的奧彭海姆渡過萊茵河,爾後向卡塞爾、富爾達方向推進,掩護美國第1集團軍的右翼。

蒙哥馬利的渡河日定在3月24日凌晨。

德國人早就料到蒙哥馬利會在韋塞爾強渡萊茵河。

自從蒙哥馬利到達萊茵河,就天天發煙幕彈,弄得萊茵河兩岸霧氣騰騰。

德國人雖看不見盟軍在幹什麼,可猜也能猜出來。

但沒有一個德國人料到巴頓竟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萊茵河東岸。

巴頓是蒙哥馬利的老冤家,當年在西西里就關係不好。

後來在諾曼底,特別是蒙哥馬利同艾森豪威爾之間出現戰略分歧後,巴頓更是厭惡這位身材矮小、嗓音尖銳的英國人,認為他是一個極端自私的功利主義者。

其實,持這種觀點的人並不只有巴頓一個。

布萊雷德也一樣。

自從阿登戰役爆發後,布萊德雷對蒙哥馬利的厭惡之情有增無減,一個月來的兩件事幾乎使這種情緒到了無法剋制的程度。

兩件事都涉及到誰先過萊茵河的榮譽問題。

第一件事是蒙哥馬利在2月下旬不讓辛普森過河。

當時辛普森過河簡直是易如反掌,而蒙哥馬利卻橫加制止。

這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