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八路軍115師一個營在魯西古梁山地區伏擊日軍一個大隊,全殲了這個大隊600餘人。
自115師入魯後,與山東縱隊一起,經過了不斷的反“掃蕩”作戰後,又開闢了大片根據地,到1939年底,山東已有70多個縣建立了抗日根據地。山東的八路軍人數,也比1938年秋擴大了兩倍。
日軍在華北“掃蕩”的同時,又增兵華中,對新四軍進行“掃蕩”。日軍為了確保滬、寧、杭地區的安定,在江南交通要道上大修工事、據點,形成所謂“梅花樁”式堡壘,企圖封鎖和消滅新四軍。
為了執行中央關於“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戰略任務,新四軍在大江南北廣泛地開展了游擊戰爭。1939年1月至2月,新四軍先後進行了奔襲蕪湖機場外圍之官徒門據點、奇襲天王寺以南的東灣據點、夜襲丹陽、金壇、溧陽交界處的延陵等有名的戰鬥。
4月底,新四軍執行中央“向東發展,直逼上海”的指示,由1支隊6團組成東進縱隊,在葉飛率領下,進入江陰、無錫、常熟、太倉、蘇州,直到上海近郊虹橋機場。守衛虹橋機場的日軍以為這裡是上海近郊,毫無戒備。東進縱隊的戰士,摸進機場,俘虜了偽警察和辦事人員,佔領了機場,並燒燬機場上的4架飛機。
第二天,上海租界裡的《華美夜報》用大字報道了新四軍夜襲虹橋機場的訊息。
在江南新四軍直逼上海的同時,1939年春,江北部隊的第4、5支隊在羅炳輝的率領下,先後進入淮南路和津浦路間展開游擊戰爭。
在華南,廣州失陷後,1938年11月,曾生在惠陽一帶組織了第一支人民武裝——惠寶人民抗日遊擊縱隊。不久,又發展成為東江人民抗日遊擊縱隊,在東至惠陽,西抵三水、新會,北迄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