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1 / 4)

小說:二戰全景紀實 作者:紅色風帆

由於“盧溝曉月”是燕京八景之一,享譽中外,歷代中外遊客不顧旅途辛苦,總要趕在天亮以前觀賞此一迷人景緻。

盧溝橋不僅是風景名勝,更是戰略要地。

它東連豐臺,西南連長辛店,聯絡著京廣、京包、京山三條鐵路幹線,是北平以至華北通向中國南方的咽喉要地,故有“盧溝石橋天下雄,正當京師往來衝”的美名。

我軍若能繼續控制這個地方,就進可攻,退可守;要被敵人佔領,北平就變成一座孤城。

當時日軍的企圖是:伺機佔領盧溝橋,截斷平漢線,佔領北平城,進一步促使冀察“特殊化”,然後以平津為後方,全面發動侵華戰爭。

盧溝橋旁有一座小城,古名“拱極城”,遼以後改稱“宛平城”。

城制雖小,但崇墉百雉,儼若雄關,是進出盧溝橋的咽喉。

宛平縣轄區內有平漢線之盧溝橋,北寧線之豐臺,平綏線之清河各大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

“七·七事變”中與日寇機智勇敢地周旋的宛平縣長王冷齋寫過50首著名的《盧溝橋抗戰紀事詩》,其中一首專寫宛平城的重要,詩曰:雄峙平西拱極城,中原逐鹿幾兵爭。

16。盧溝夜月月色昏(2)

而今三路縱橫過,南北咽喉一宛平。

1936年9月18日,日步兵一中隊在豐臺演習,要透過我軍守衛線。

我守衛士兵予以阻止,日軍不聽,遂起衝突。

此事雖未擴大,並經雙方調停和平解決,但日軍竟以此為藉口,增兵攻佔了豐臺。

繼而又以營房不夠住為由,提出在豐臺與盧溝橋中間地帶修建兵營和飛機場。

日軍先後十多次向我方提出,並先後在北平市政府、宛平縣政府、北平日本特務機關部及天津日本駐軍司令部等處與我方代表談判,均遭到我方嚴辭拒絕。

日軍見官方不上鉤,便以重利收買當地地主的土地。

雖然少數地主為重利所動,但經各方剴切開導,日寇終未得逞。

日寇便決計發動盧溝橋事變。

當時,駐守平津的是宋哲元的第29軍。

這支部隊的前身是馮玉祥的部隊,有著抗日傳統,後被張學良收編。

這個軍下轄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和1個特務旅,並把地方保安部隊編成2個旅,作為正規軍訓練使用,總兵力不下10萬人。

駐守盧溝橋和長辛店一帶的是第37師第110旅,旅長何基灃。

宋哲元因一直不滿日寇侵略行為,經常與日軍發生磨擦,引起南京當局的極度不安,一直想把他調出華北,但因華北吃緊,一時未能實行。

宋哲元在南京當局不抵抗命令的統御下也無能為力,就抱著與日寇相安無事、維持現狀的思想,在軍事上未做積極的防禦準備。

日寇則一方面在長城地區集結軍隊,一方面對第29軍官兵軟硬兼施,還導演了一幕表示“親善”的“鴻門宴”。

1937年6月6日,經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和“東方勞倫斯”土肥原賢二、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策劃,第29軍團以上軍官與日軍駐北平附近連以上軍官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宴會。

中方出席的有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第29軍軍長宋哲元,副軍長、北平市長秦德純,第37師師長、河北省主席馮治安,第37師第110旅旅長何基灃,第38師第114旅旅長董升堂,獨立第28旅旅長李致遠等。

日方出席的有日本華北駐屯軍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顧問松島、櫻井等。

聯歡開始後,先由宋哲元和松室孝良講話,然後一起照相。

宴會開始後,酒過三巡,日軍顧問松島便趾高氣揚地起立,始而舞蹈,繼而弄刀,使宴會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29軍副軍長秦德純對身邊的董升堂旅長說:“事急矣,你是打拳呢,還是耍刀?”董說:“我先打拳,後耍刀。”

說著跳入大廳中間,先打了一套八卦拳,後威武地劈起刀來。

李致遠旅長也打了一套拳。

何基灃旅長則高唱黃族歌,歌聲洪亮且悲愴:黃族應享黃海權,亞人應種亞洲田。

青年青年切莫同種自相殘,坐教歐美著先鞭。

不怕死,不愛錢,丈夫決不受人憐。

……歌聲中,第29軍的軍官們一個個都拿出刀來,準備劈刀比武。

日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