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敕梁州刺史申坦隨宜應援。”又詔曰:“顯錄勳效,蓋惟國典,施賞務速,無或逾時。楊文德志氣果到,文武兼全,乘機潛奮,殊功仍集,告捷歸誠,獻俘萬里,朝無暫土,樹難自肅,休烈昭著,朕甚嘉焉。楊氏世祖西勞,方忠累葉,宜紹先緒,膺受寵榮。可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北秦雍二州諸軍事、徵西大將軍、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封武都王。”任朏祖父岐,伯父祚,父綜,並仕楊氏,為諮議從事中郎。朏有志幹,文德以為左司馬。
文德既受朝命,進戍茄蘆城。二十五年,為索虜所攻,奔於漢中。時世祖鎮襄陽,執文德歸之於京師,以失守,免官,削爵土。二十七年,王師北討,起文德為輔國將軍,率軍自漢中西入,搖動汧、隴。文德宗人楊高率陰平、平武群氐,據唐魯橋以拒文德,文德水陸俱攻,大破之,眾並奔散。高遁走奔羌,文德追之至黎仰嶺,高單身投羌仇阿弱家,追斬之,陰平、平武悉平。又遣文德伐啖提氐,不克,梁州刺史劉秀之執送荊州,使文德從祖兄頭戍茄蘆。荊州刺史南郡王義宣反,文德不同見殺,世祖追贈徵虜將軍、秦州刺史。
孝建二年,以保宗子元和為徵虜將軍,以頭為輔國將軍。元和繼楊氏正統,群氐欲相宗推,年小才弱,不能綏御所部,頭母妻子弟併為索虜所執,頭至誠奉順,無所顧懷。朝廷既不正元和號位,部落未有定主,雍州刺史王玄謨上表曰:“被敕令臣遣使與楊元和、楊頭相聞,並致信餉。即遣中軍行參軍呂智宗齎書並信等,亦自遣使隨智宗。及頭語智宗,頃破家為國,母妻子弟並墜沒虜中,不顧孝道,陳力邊捍,竭忠盡誠,未為朝廷所識。若以元和承統,宜授王爵;若以其年小未堪大任,則應別有所委。頃來公私紛紜,華、戎交構,皆此之由。臣伏尋頭元嘉以來,實有忠誠於國,棄親遺愛,誠在可嘉。氐、羌負遠,又與虜咫尺,急之則反,緩之則怨。觀頭使人言語,不敢便望仇池公,所希政在西秦州假節而已。如臣愚見,蕃捍漢川,使無慮患,頭實有力,四千戶荒州,殆不足吝。元和小弱,若未可專委。複數年之後,必堪嗣業,用之不難。若才用不稱,則應歸頭。若茄蘆不守,漢川亦無立理。”上不許。其後立元和為武都王,治白水,不能自立,復走奔索虜。
元和從弟僧嗣,復自立,還戍茄蘆,以為寧朔將軍、仇池太守。太宗泰始二年,詔曰:“僧嗣遠守西疆,世篤忠款,宜加旌顯,以甄義概。可冠軍將軍、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太守如故。”三年,加持節、都督北秦雍二州諸軍事,進號徵西將軍、校尉,刺史如故。僧嗣卒,從弟文度復自立。泰豫元年,以為龍驤將軍、略陽太守,封武都王,又改龍驤為寧朔將軍。
後廢帝元徽四年,加督北秦州諸軍事、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將軍如故。文度遣弟龍驤將軍文弘伐仇池,破戍兵於蘭皋。順帝升明元年,詔曰:“茂賞有章,實昭國度,疇庸斯炳,載宣史冊。督北秦州諸軍事、寧朔將軍、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文度門乘輝寵,世榮邊邑,忠果既亮,才勁兼彰。龍驤將軍楊文弘肅協成規,躬提桴鼓,申稜百頃,席捲蘭皋,功烈之美,並足嘉嘆,宜膺爵授,以酬勳緒。文度可使持節、都督北秦雍二州諸軍事、徵西將軍,刺史、校尉悉如故。文弘輔國將軍、略陽太守。”其年,虜破茄蘆,文度見殺,追贈本官,加散騎常侍。以文弘督北秦州諸軍事、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襲封武都王,將軍如故。退治武興。
大且渠蒙遜,張掖臨松盧水胡人也。匈奴有左且渠、右且渠之官,蒙遜之先為此職,羌之酋豪曰大,故且渠以位為氏,而以大冠之。世居盧水為酋豪。蒙遜高祖暉仲歸,曾祖遮,皆雄健有勇名。祖祁復延,封狄地王。父法弘襲爵,苻氏以為中田護軍。
蒙遜代父領部曲,有勇略,多計數,為諸胡所推服。呂光自王於涼州,使蒙遜自領營人配箱直,又以蒙遜叔父羅仇為西平太守。安帝隆安三年春,呂光遣子鎮東將軍纂率羅仇伐桴罕虜乞佛乾歸,為乾歸所敗,光委罪羅仇,殺之。四月,蒙遜求還葬羅仇,因聚萬餘人叛光,殺臨松護軍,屯金山。五月,光揮纂擊破蒙遜,蒙遜將六七人,逃山中,家戶悉亡散。時蒙遜兄男成將兵西守晉昌,聞蒙遜反,引軍還,殺酒泉太守疊滕,推建康太守段業為主。業自號龍驤大將軍、涼州牧、建康公,以男成為輔國將軍。男成及晉昌太守王德圍張掖,克之,業因據張掖。蒙遜率部曲投業,業以蒙遜為鎮西將軍、臨池太守,王德為酒泉太守。尋又以蒙遜領張掖太守。
三年四月,業使蒙遜將萬人攻光弟子純於西郡,經旬不克,乃引水灌城,窘急乞降,執之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