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裡喊道:“不能流芳千古,我寧可遺臭萬年,總之要在青史上留下名字!”
部下們趕緊勸道:“陛下不必多慮,太上皇那邊不是還有八萬精兵沒動麼,北京城固若金湯,咱們何懼之有。”
袁承志瞪著一雙通紅的眼睛問道:“你們三兄弟向我保證過,只要登基稱帝,你們的叔父黃宗羲就會來輔佐,現在人呢?人呢!”
“陛下,我家叔父怕是已經在路上了,這兵荒馬亂的行路可能慢點。”支援袁承志稱帝的人裡面有三個最積極的,正是當初西苑八校尉其中的黃氏三兄弟。
聽了三兄弟的回答,袁承志哼了一聲,一甩龍袍袖子,可惜這袖子是滿清式樣改造的,馬蹄袖去掉了,袖筒很短,所以甩起來也不夠威風,顯得不倫不類。
袁承志呆坐在龍椅上半晌,忽然又來了精神,喝道:“朕要親臨正陽門禦敵,來人啊,給我抬槍備馬。”手下一幫人趕緊預備儀仗,吹吹打打一路出了午門。
紫禁城一側的宮室裡,朱由校和魏忠賢相對無言,外面的喧鬧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什麼大周皇帝,不過是過眼雲煙,北京城內到處響起的炮聲已經宣告了所有人的末日即將到來,不管是大明皇帝還是大周皇帝,都是人家劉子光碟子裡的菜。
十一月的北京,已經很冷了,宮殿裡沒有火盆,身上沒有貂裘,朱由校凍得直髮抖,魏忠賢把身上的袍子解下披在皇上身上,自己在宮殿裡轉著圈的跑,一邊跑一邊解嘲:“跑跑就好了,熱乎乎的還能發汗。”
朱由校的眼淚就下來了,忽然開口道:“小魏子,你說劉子光會不會殺我?”
跑動著的魏忠賢停下腳步,滿臉的蕭瑟,“劉子光這奸賊為了掩天下悠悠之口,一定會對皇上不利,但是他不會讓別人知道的。”
朱由校卻搖搖頭道:“朕看未必,這些天來朕細細思量過了,從那年朕在燕子磯遇上劉子光開始,風風雨雨這麼多年,劉子光他幫過我們朱家不少,對朕也算盡忠,朕逼他太甚啊……”
魏忠賢一怔,隨即撲過來哭道:“皇上,奴才對您也是一片忠心,日月可鑑啊。”
朱由校擺擺手:“小魏子你的忠心朕知道,這些事情都是朕咎由自取,沒有怪你的意思。”
“皇上咱們再走吧,天下之大沒有不能去的地方,咱們去湖廣找何騰蛟,他是大忠臣,也可以去江西、廣東,整頓兵馬再戰。”
“呵呵,朕不是建文帝,劉子光也不是燕王,朕沒必要躲他,朕也跑累了,不想動了,朕就在這北京皇宮裡等他。”“皇上……”魏忠賢淚如雨下。
袁承志在一隊軍兵太監的簇擁下開出了午門,只見大街上亂作一團,到處是亂兵在搶掠,軍官和軍法隊都不知道何處去了,走幾步遠就能看見一具屍體,城中到處是火光,火銃聲更是此起彼伏,一派標準的末世景象。
“軍法隊呢!怎麼不收攏一下!”大周皇帝斥責道,他倒是忘了,縱兵劫掠的始作俑者就是自己,這軍隊一撒開來再想收攏可就難了,當兵的誰不知道北京城馬上淪陷,不趁著這個機會撈點好處那是傻子。
袁承志索性也不管了,領兵直奔正陽門,走著走著,回頭一看,身後的人都跑得差不多了,只有幾十個親兵跟著,就連最熱心稱帝的黃家三兄弟都不見了。
“你們走吧,走了正好,朕御駕親征,親自登城抗擊敵軍。”袁承志哼哼道,又從袖子裡摸出一瓶二鍋頭喝起來,順帶著將一份電報帶出掉到地上,那是父親斥責他喪心病狂的電報,事到如今說這些已經沒有意義了,一步一步的路都是自己走的,反正是死路一條了,何不死的轟轟烈烈一些。
正如預料的一樣,正陽門上根本沒有守軍,當兵的全進城搶劫去了,北京城的城牆比南京也毫不遜色,高大雄偉,幾十個人爬上去如同蚍蜉一般渺小,那麼多的大炮,那麼多的礌石滾木就堆在那裡,沒有人去管,所有的人都認準了必敗的結局,何必再白白送死呢。
眾叛親離,這就叫眾叛親離,大周皇帝袁承志站在北京正陽門的城牆上,嘴裡翻來覆去唸叨的就是這一句成語。
有雷聲響起,從遠方慢慢的傳過來,大冬天的怎麼會打雷。袁承志晃晃被酒精燒暈的腦袋,爬上箭樓去看,只見遠方地動山搖,無數人馬滾滾而來,那雷聲,就是他們發出的。
天陰暗的可怕,許是要下雪了。
第九十九章 竊明
這場大雪一下就是七天七夜,當劉子光的北伐大軍抵達正陽門城下的時候,正陽門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