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1 / 4)

小說:最後一個道士 作者:匆匆

超子冷冷一笑道:“自己看走眼,這會兒找上門?不懂規矩還是玩不起?”

“不,何先生誤會了,您提供的貨沒有半點問題,上半部分做的舊可以以假亂真。那兩隻腳原本一隻就可以價值二百萬,只是您加了個身子,又多舔了一條腿,我給您打了個折扣。”

超子一聽這話,可以用驚呆了來形容:“你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貨不是問題,但是我們在運貨回去的路上出了問題,那輛貨車在路上翻車了,我們的兩位搭檔無一生還;換了一輛車繼續運,半路上再次發生事故。”說完,她看了一眼查文斌,從她的眼神裡查文斌讀到了不屬於她這個年紀的老練:“這捆麻上曾經死過人,還有那兩根棍子,也是拿來抬棺材的,這些東西上面都被人下了降頭,也就是髒東西,四條人命。”

查文斌拿起那根麻繩問超子道:“哪裡來的?”

他老實交代道:“村頭撿的。”

“木棍在哪裡?”

“請等等。”那少女出去一會兒後又折了回來,手裡是兩根碗口粗細的木棍,外面的皮都已經削掉了,兩頭還貼著已經風化的紅紙,她把東西放在了地上道:“這個是從那天交易的地方撿的,出事後,我們找了高人,人說是這兩樣東西,他沒辦法解開,但說是說查先生您可以破。我們原本是打算來找何先生帶我們去找您,不想你們是住在一塊兒的。”

查文斌拿起這兩根木棍,心裡若有思緒的想起了很早的一件事:

滴四百二十四章:我的外公徐魯班(一)

查文斌想起的這件事,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我的外公徐魯班。

我的外公出生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那是一個讓中國人一輩子都不願意忘卻的年代:飢餓、天災、兵亂、日寇,這些有些黑暗的字眼全都出現在外公的記憶裡。

外公祖籍浙江金華,是金華下面一個小縣城浦江人氏。

外公是出生在去浙西北逃荒的路上的,出生時候就被父母放在一對稻籮裡挑著,硬是走了幾百裡地,逃到了當時還是相對封閉的浙西北。因為這裡地處山區,尚有很多未被開發的荒地和大山,農民有了地,就可以有糧食。有了糧食,就有了活命的本錢,也就可以停留下來,從此外公便在浙西北這個叫作洪村的地方紮了根。

徐魯班這個稱號是源自他的一項手藝:木匠。

我的太外祖母是個非常有遠見的女人,她認為自己的兒子將來必須要有一技之長用來養家餬口。洪村裡頭有好些人都是從金華逃難過來的,裡面有一批人師承了金華當地一項絕活:東陽木雕,當初的外祖母也是打算送他去學木雕,不想外公對那小小的刻刀完全沒有興趣,反倒是喜歡上了更加笨重的刨子和斧子。

就這樣,外公透過木雕這個細活成為了一名木匠。因為他學過木雕,所以打的傢俱比一般木匠要精細很多,加上也有些刀工,也就成了當地小有名器的木匠師傅了。

文革前面的那段日子裡,打傢俱的人日趨減少,反倒是三年自然災害餓死了一大批,很多人用條草蓆一卷就給埋了。那段時間裡傢俱的生意接不到,但是卻陸續有人來定做棺材,外公打的棺材厚實也莊重,雕龍刻鳳鎏金畫仙樣樣精通,久而久之找他來定做棺材的越來越多,他便索性就當了一名專門打棺材的匠人。

外公是個老實人,娶了一名同為金華逃難過來的女子為妻,夫妻二人經營這方圓百里唯一一家棺材鋪,日子過的辛苦卻也踏實。

我的外婆生了兩男四女,其中最小的一個女兒是她結紮後十年才生的,所以對這個女兒寶貝的很,她便是我的小姨,故事的開端也是由她而起。

因為外公做的這營生是死人買賣,所以一直以來他都很相信那一套東西,比如他們家裡說話從來不提“死”字,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去村口燒點紙錢。為這事,在文革的時候他就被扣上了一個搞封建迷信的大帽子,被壓著遊街批鬥,差點沒死在紅衛兵的手裡。

他與查文斌的結識是緣於馬真人,也就是查文斌的師傅,那時候的查文斌只是一個在家裡種地的農民,自己手裡有些本事但從未有使過。因為那次救了小姨,他的名聲開始外傳,找他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查文斌有一個好,做事只為良心分文不取。

很多年後,查文斌在一個夜晚隻身找到了外公,他提出要給自己定做一口棺材,他說只有徐魯班打的棺材才能讓他睡的舒服。那時候的外公已經不做棺材好多年,但是查文斌開口,他自然不會拒絕。

那一夜,外公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