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要維持這樣的生活水平,他這輩子就得賣給《中國時報》了。
他再問:〃20年後,我在報社會擔任什麼職位?〃會是報社老闆餘紀忠先生嗎?當然不可能,但接下來的職位是社長、總編輯、總經理等,他都可能做到,但何飛鵬都沒興趣,因為這些都不安定。這些年來,他看過太多〃長官〃高高興興上臺,悽悽慘慘下臺,何飛鵬確定:〃如果我無法決定自己的去留,我這輩子都不會快樂!〃念頭一轉,何飛鵬第二天立刻寫了辭呈走人。做這個決定,他只花了5分鐘。
很會當員工,卻不會做主管
離開《中國時報》之後,何飛鵬在一本財經雜誌《卓越》短暫擔任總編輯,就在第二年(1987年)創辦了《商業週刊》。
這並非何飛鵬第一次創業。早在大學時代,他就曾與家人開設〃青年商店〃(便利商店的前身),但他不會記賬也不懂進貨,創業處女航很快就觸礁了。
第二次創業,何飛鵬27歲,他在天母老家創辦《陽明山週刊》。當時他已是《工商時報》員工,在工作與創業無法兼顧下,逃不了關門大吉的命運。
第三次創業,何飛鵬35歲。當時的他歷練過記者、編輯、業務、出版等重要職務,已非吳下阿蒙,雜誌社的營運模式又比報社簡單許多。他自信滿滿,沒想到卻經歷此生磨難最多的創業之旅。
這次《商業週刊》的創業之舉,讓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賠光了臺幣1200萬的資本;第二年又集資臺幣1200萬,結果一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