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辦法,將國內的不滿引向帝國主義,並在形式上透過一些內政改革,緩解矛盾,在列強對華投資的刺激下,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有了發展。列強侵略中國的程度加深,必然會造成中國的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中國的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擴大。然而,發展會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限制和阻礙。民族資產階級革命派為開闢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首先要拯救千瘡百孔的中國。革命派深感朝廷的無力,中國大地處處如救頭燃,需要一次摧枯拉朽似的推倒重建。
2秋風秋雨鬧起義
結黨做同盟
一直以來,屈辱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靈魂深處,對於保持“中學”和傳統文化,的步調是一致的,頂多在學習西方什麼問題上產生分歧。沒有多少人產生推翻清政府的想法。學習西方的目的是為了保衛中國文化,這種觀念淳樸且根深蒂固,所有的分歧都可以在這裡得到統一,這是中國士大夫的終極追求。
19世紀晚期,中國留學生人數增多,足以引起政府的注意,足以在一切中國革命中人間構成人數最多、呼聲最高和行動最活躍的一支力量。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先行者,發出了革命的呼喊。孫中山建立起一個組織,以推翻清廷,建立民國為己任。這在腐朽的中國開啟了一個缺口。
1905年,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興中會、華中會、光復會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中國人在甲午戰爭之後,對日本不是恨而是敬佩,尤其是當時中國一些知識分子,同盟會就成立在日本。孫中山很早就羨慕西方和日本,羨慕它們政府的力量和效率,它們的科技水平和經濟發展以及洋溢在它們社會之中的幹勁和活動意識。20世紀初中國在海外的留學生有8000多人,三分之二在日本,一來是道近,生活費比較便宜,生活習慣相似;二來,認識到學歐美不如學日本直接了當,我們跟歐美國情不同,但與日本國情相似,遭遇處境也差不多,日本一下子就能成功,所以咱學它,當時國內有相當數量的有志青年去日本探索救國之道。中日兩國完全撕破臉皮,血海深仇的局面是從“二十一條”日本要滅亡中國開始。中國一看,同種同文的日本人比大鼻子藍眼睛外藩還要狠,這才跟它正式鬧掰。日本種種欲置中國於死地的做法是其政治家的短視。
推“三民主義”
在日本成立的中國同盟會,也就是今天在臺灣的中國國民黨的直系祖先。同盟會成立後,推舉孫中山為總理,總理不是政府的職務,是國民黨對最高領袖的尊稱。等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為了表示對他的尊重,國民黨的最高領袖改稱總裁,然後等蔣介石去世後,為了表示對他的尊重,以後國民黨的最高領袖改稱主席。所以國民黨一說先總理肯定就是孫中山,總裁肯定就是蔣中正。主席就多了,從蔣經國到李登輝、連戰、吳伯雄、馬英九。
同盟會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政治綱領。《民報》為機關刊物,成立了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孫中山把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這個順序不能顛倒。國民政府的時候中國的國歌頭幾句就是“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民族主義,韃虜只滿清,就是要推翻清朝統治,雖然沒有明確反帝,但推翻清朝的統治,自然也就打擊了帝國主義。非÷凡⌒奉¨獻′“驅除胡屢,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也是16個字。孫中山把前八個字照搬,後兩句給改了,水平就高了。
“創立民國”,即民權主義,就是要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推翻了滿清之後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共和國。絕不能讓帝制在中國大地上再次出現,要建立一個共和國,這個共和國叫中華民國。
“平權地權”是民生主義。中國最多的老百姓是農民,民生問題首先就要解決農民生計問題,讓他們有土地可種。所以三民主義主張核定地價,漲價歸公。
比如,給地主的土地定價,1畝地10塊大洋,100畝地就是1000塊大洋,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房地產增值,土地值錢了,一畝地漲到了100塊大洋,你賣100畝地應該是10000塊,但是自己只能得1000塊,9000塊歸國家。國家拿了錢買地,然後分給農民。國家認為這個東西很好,不用花錢,地主能夠保本,農民能夠分到土地,是三全其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