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1 / 3)

淮海戰役,是國共兩軍戰略決戰中的關鍵一戰。共產黨參戰部隊60萬人,國民黨先後出動兵力80萬人,歷時65天。共殲敵55。5萬餘人,蔣介石在南線戰場上的精銳部隊被滅之殆盡。共產黨軍隊基本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也處於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了。

穩健得平津

在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的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最後一個大戰役。

華北“剿總”傅作義集團共有1個兵團13個軍46個師兵力50餘萬人,位於東起北寧路的山海關、西到平綏路的張家口的約500多公里的狹長地帶了,並以塘沽為海上通道口。“剿總”總部設在北平,可是我軍想了很久的一塊肥肉。傅作義在華北可是老大,要風是風,都不屑於帶保鏢的,他就不信有人敢在自己的地盤上動他。

在此之前,蔣介石提出要率部南撤,加強長江防線。傅作義對蔣介石的排斥異己、黨內鬥爭身懷戒心、不願南撤。國民黨在東北的失利,給傅作義極大的壓力,傅作義也被解放軍在東北的漂亮表現震撼,已是“驚弓之鳥”。對於未來華北的戰守之勢,傅作義作出了幾套備選方案。他不願南撤,於是制定贊守平津、保持海口、擴充實力、以觀時變的方針,不斷收縮兵力。傅作義先後放棄承德、保定、山海關、秦皇島等地,準備隨時從海上南逃或西竄綏遠。如果傅作義主動撤離,人民解放軍雖可不戰而得平津,但國民黨長江防線就又多出了些兵力,這對今後作戰是不利的。如何穩住華北敵軍,使它不迅速南逃或西竄,就成為開啟華北局面的關鍵。

對於傅作義,共產黨採取又打又拉的策略,中共中央的部署,東北野戰軍主力在遼瀋戰役結束後不久,提前結束休整,特別隱蔽地指揮師入關。入關的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一道,動作神速,“圍而不打”、“隔而不圍”,完成對北平、天津、張家口的戰略包圍和分割,截斷了傅作義南逃西竄的通路。還調動部隊進駐北平地區。接著,我軍攻克張家口,在張家口戰役前,收拾了傅作義嫡系主力第三十五軍,在張家口殲敵第十一兵團和第一零五軍。在戰場上給華北“剿總”一個下馬威。1949年初,中共中央成立林彪、羅榮恆、聶榮臻3人組成的平津前線指揮小組,繼續在戰略上,對傅作義施壓。

隨後,傅作義最大的壓力來了。我解放軍以強大的兵力,直逼天津。這是一場激戰,劉亞樓指揮34萬解放軍,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攻下了傅作義重兵佈防的城市……天津。天津國民黨部隊全部被殲滅,警備司令部被俘,1949年1月,天津解放。

為了使北平這座舉世聞名的古都免遭破壞,解放軍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周密的作戰部署,讓傅作義毫無退路。首都和平解放的呼聲之高,讓傅作義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考驗。最後,共產黨的誠意和耐心,打動了這位風雲一時的人物。傅作義作出了民心所向的選擇,命令所屬部隊接受共產黨的改編。同樣是在1949年1月,解放軍進入北平,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戰役解決了國民黨軍隊52萬多人,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這場戰役的勝利很是激動人心。

5卻把新桃代舊符

無望劃江治

國民黨軍隊在三大戰役中接連慘敗,軍事上的重大失利,加上經濟上因為金圓券改革失敗造成的幾近崩潰的局面,使得國民黨內部瀰漫著濃重的悲觀氣氛。國民黨內高階官員,不少人已經有了江山易主,流亡他鄉的心理準備。

國民黨著手佈置將軍事中心轉移至長江以南地區,同時開始一系列應變方案,企圖憑藉長江天險,佔據中國的半壁江山,贏得喘息機會再次翻盤。而在管制上,蔣介石頒佈了全國戒嚴令,國統區進入了嚴酷的軍事管制狀態。儘管如此,社會依舊是動盪不安,物價飛漲,工人失業,很多人已經離開了大陸,到達臺灣、香港甚至出國,國民黨的黨政機關都開始向香港、華南以及西南轉移,部分職員被遣散,局勢已經失控。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權威受到挑戰,黨內有關人士建議蔣介石暫時休息,不能再戰,主張和談。而對蔣介石一向支援的美國此時已有了全身而退之意,這給蔣介石以沉重的打擊。當時國民黨內部的反對派,社會輿論以及美國都覺得李宗仁是取代蔣介石的合適人選,反蔣呼聲高漲。鑑於重重壓力,蔣介石決定隱退,為了確保在引退後可以繼續控制局面,蔣介石在人事上作出一系列部署。李宗仁上臺後,其實困難重重。他能發揮影響的地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