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三年之約(1 / 2)

待于吉離開之後,劉宏又將研造司的墨殤以及精通器械的學者們找了過來,然後向他們講述了電報機的一些簡單原理。

其實,對於此時的大漢而言,無論是材料還是頂尖專業人才都沒什麼問題,也不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工業基礎,製作電報機還是可行的。

唯一的難題,就是指定發報所需要的編碼。

對此,劉宏並不想使用後世的摩斯密碼。

所以,劉宏找到了一些精通音律的文藝學者,然後用各種音符對標不同的漢字部首,以此來完成編碼。

經過研造司眾人與那些文藝學者的一個多月精心研究,終於在八月下旬,製作出了一臺有線電報的大概模型,並編出了一部簡單的明碼手冊。

德陽殿內,看著眼前這臺略顯粗糙,並不斷髮出“嘀嗒”聲的有線電報機,也是抑制不住的喜悅。

當然了,此時的電報機只是屬於一個模型,還做不到從中讀取資訊,但也成功的開頭,也足以讓劉宏欣喜若狂了。

隨後,劉宏讓眾人將電報機的研製可能,以及電報機的效能寫進了奏章,然後遞交了內閣。

當內閣的眾人看到能夠在萬里之外接收訊息的電報機之後,也是毫不猶豫的予以了批准,然後從國庫調撥了五千萬兩白銀的研製經費,用來專門研究電報機與電磁技術。

天子與朝廷花費如此大的代價用來支援這項研究,也立馬吸引了一大批學者的興趣。

於是乎,一個新的研究專案組,再次誕生了。

在得知電報與電磁專案組取得的成果之後,負責研究蒸汽動力的一大批學者,也好似受到了刺激,還是日以夜繼的忙碌了起來。

時至今日,蒸汽動力研究組已經誕生了將近十年,每年都至少耗費了五百萬兩白銀。

如果不是劉宏拿出天子權威全力支援,這個蒸汽動力研究,只怕早就被朝廷給取消了。

工學院,蒸汽動力研究院內,負責主持蒸汽動力研究的組長張顯,也將組內的一百多名研究人員召集到了一起。

緩緩掃望眾人一眼,張顯沉聲道:“諸位,這些年來,咱們花費了陛下不知多少錢財,始終沒能給陛下一個交代。

雖然這項研究很難,但是十年了,咱們也該有個交代了。

現如今,人家所有研究組,都向陛下報過喜了,只有咱們組,仍舊一點兒訊息都沒有,丟人吶,同僚們……”

聽到張顯的一番話,在場的研究人員則是一臉羞愧的低下頭去。

他們這些人,在整個研究院內,享受的待遇是最好的,這些年來,由於沒有做出絲毫的成績,可沒少受人議論。

在家天子的信任,這麼多年從來沒派人催問過,更是讓他們感覺愧疚不已。

“三年,三年之內,如果咱們還不能給陛下一個交代,那麼本人將會自裁,以謝陛下,還望諸位共同努力,保住我這條命才好!”

就在眾人思慮之際,張顯那決絕的聲音,讓眾人不由渾身一抖。

“組長放心,三年的時間足夠了!”

“對,要是還不能研究出來,我們陪著您一同向陛下謝罪!”

“就是,同樣是肩膀扛個腦袋,咱們不比任何人差!”

研究組的眾人,也紛紛開口表態,願意與張顯共進退,並立下了三年之約。

隨後眾人,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進一步的研究當中。

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蒸汽動力的理論知識,已經相對完善,也能弄出過蒸汽機的模型,但都因為閥門的材料和密封問題,而功虧一簣。

雖然眾人也在劉宏的指點下,試圖利用橡膠來進行密封。

但是,這個時代的煉膠技術並不能生產出合適的橡膠,再加上橡膠製作的蒸汽機,其動能太小,不要說製造火車了,就是用來帶動鍛造機都做不到。

因此,眾人也只能寄希望於打磨出更加精密的機器,來補足這些。

所以,眾人在進一步改善蒸汽機的同時,也拿出了組裡的大部分經費轉到了鍊鐵廠與研造司那邊,希望他們能夠練出合適的鋼鐵與精密的部件。

蒸汽動力研究組的動作,很快就傳到了劉宏的耳中。

對於這些人的求功心切,劉宏也是比較理解,但是蒸汽機不同於電報機,它需要一整套相關的工業基礎來支撐才做的到。

不過,如今化學功課也開始步入正軌,工學一道也越發的完善,相信用不了幾年,大漢的科技將會迎來一次大爆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