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細緻的商討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上,在王以下的爵位,重置為公、侯、伯、子、男、勳,六級,十八等封爵。
連同軍功在內,只要立下功勞,皆可獲得封爵,而此次的高句麗以及之前的居延甚至於以後開拓出來的土地,都將作為賞賜,封與獲爵之人。
很快,隨著詔書下發,年輕人們再一次沸騰起來。
當忠誠、理想、利益結合到一起的時候,足以讓人們為之付出生命。
若不是劉宏與朝廷定下了極為嚴苛的選擇標準,恐怕整個洛陽的青年都會為之一空。
最終,經過一番精挑細選之後,朝廷還是從三所學院、太學、世家、外戚宗室以及百姓當中,選出了五千名精悍強幹之人,並給與了他們隨軍出征的機會。
而這五千隨軍人員,被編去了北軍的預備營。
至於其他不曾透過的青年,則是被編入了皇家運輸隊,負責後勤運輸的護衛事宜。
整個九月,無論朝野上下,或是民間百姓,討論最多的話題,仍舊是戰爭。
在過去,戰爭對於普通人而言,似乎沒什麼太大的關係,但是隨著報紙的興起,再加上說書先生的宣傳,使得一些不識字的人,也能瞭解到一些國家大事。
雖然許多人都無法瞭解戰爭背後更深層次的東西,但是仍然無法阻擋他們關心國事的熱情。
即便只是討論、暢想,也讓人自認為參與到了其中,這也是一種凝聚力的體現。
在各方都緊鑼密鼓的準備北征事宜的同時,長樂宮發出的一道詔書,為這緊張戰前準備,增添了一絲調味劑。
在胡廣、陳蕃等老臣喜笑顏開的主持下,天子選女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
於是乎,人們在討論戰爭的同時,也八卦起了皇后的人選,甚至還討論起了天子什麼時候能為大漢帶來一位皇子。
訊息傳入皇宮,得知民間竟然如此關心自己的私生活之後,劉宏也只是無奈的搖頭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