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細作帶回來的訊息,李肖的臉色陰沉如水。
自己辛辛苦苦的帶人前來埋伏,飢寒交迫的等了一晚,結果對方只有不到一萬人的主力?
剩下的七萬去哪了?
想到這裡,李肖心中猛然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
隨即李肖將右相、朱堯以及軍中將官召集到了一起。
“諸位,而今探查得知,谷口外的漢軍只有不到一萬人,本王覺得甚為蹊蹺,不知諸位有何看法?”
右相聞言神色一怔,嘴唇微張,正欲說話,卻感覺自己的衣服被人拽了一下,餘光掃過,只見身旁的朱堯衝著自己搖了搖頭。
想起自己多次進言無果,右相也隨即閉上了嘴巴。
“嗯?為何都不言語?”
見無人說話,李肖的臉色又陰沉了幾分。
眾人依舊沉默。
“右相,你來說說。”
被點名的右相心思急轉,而後猶豫道:“大王,您說漢軍是不是隻有這麼些人馬?”
“怎麼可能?”李肖聞言,登時雙目圓睜:“那漢國的小皇帝就在軍中,他膽子再大,也不可能只帶這麼點兒人,你腦子是不是也壞掉了?”
“這個.....臣,委實不知,請大王恕罪。”
面對李肖的辱罵,右相心中雖然不快,但面上卻做出一副惶恐之色。
李肖見狀,有些不快的看了右相一眼,隨即扭頭看向朱堯及一眾將官,卻見眾人全都低著頭,沒有絲毫說話的意思。
李肖見狀,強壓心頭之火,沉聲說道:“漢國皇帝御駕親征,卻只帶那麼點兒人馬前來,本王以為,他定然已經分兵,要麼是去攻打本國,要麼就是繞道東行,準備斷我等退路.....”
一直沉默的朱堯接話了,“大王,那我等該當如何?”
李肖沉吟片刻,凝聲道:“國內有左相招募大軍依城固守,漢軍想要短時間內拿下斷無可能。
因此本王認為,漢軍定是準備將我等殲滅於此,而後再遣大軍侵入我國。
這也是漢軍不肯入谷的原因,他們定然是準備將我等牽制於此,待大軍繞道我軍後方,再前後夾擊。”
說罷,李肖看向眾將,“傳本王命令,全軍放棄埋伏,立刻回營整頓,於明日拿下木柵城,而後由北繞路,回國固守。”
“大王英明。”
想到今晚終於不用再挨凍,眾將不由心中一喜。
很快,命令傳下,高句麗士兵們也歡呼雀躍的收拾了一番,向著木柵城東的營寨退去。
時至午時,高句麗大軍全部撤走,山谷兩側只留下悉心準備的大量的檑木滾石。
高句麗大軍退去的訊息,很快便傳到了劉宏與朱儁的耳中。
朱儁當即下令,全軍整頓裝備,為明日做好準備。
與此同時,高順率領的一萬五千士兵,經過幾日趕路,已然來到高句麗營寨東部三十里外的一處山林之中。
派出斥候截斷訊息的同時,高順隨即下令全軍安營紮寨,準備養精蓄銳,於明日一早,再行進兵。
高句麗王都,四方城。
此時徐榮所率領的先鋒軍也與馬騰等人匯合,來到了四方城下。
負責守衛王都的高句麗左相,也匆忙來到城頭,看著城外的漢軍那密密麻麻的旌旗,左相臉色一變,隨即扭頭看向身旁的一名將官。
“漢軍情況如何?他們有多少人馬?”
將官道:“回左相的話,據報,漢軍總計只有三萬五千人馬,其中步兵一萬五千,騎兵兩萬。”
“三萬五千人馬?”
左相聞言愣了一下,“可是本相看他們旌旗密佈,也不像三萬五千人馬的樣子啊?”
“左相,您那是把漢軍的民夫和輜重隊伍也算進去了,經過這些時日的仔細探查,漢軍真正的能戰之士,最多三萬五千人馬。
而今我軍城內有十三萬青壯,外加三十萬男人守城,這麼點兒漢軍,絕不可能攻破城池。”
“嗯,那就好。”
一聽這話,左相不由面色一緩,一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去。
“只是小人不解的是,漢軍明明號稱是八萬大軍,可是為何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馬來到了這裡?”
左相笑了笑:“這還用說,肯定是攻打其他城關去了,不過本相也早有準備,已經傳令各城就地徵召所有男人守城,不會出事的。”
“可是漢軍入境這麼久了,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