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傷兵俘虜,按照正常情況來說,想要安置,確實頗為費力。
但是鄭諢卻忘記了成縣當中的會同朱儁等人一同守城的數萬名百姓。
有了這些百姓的支援,兩萬傷兵俘虜不過半日便被安置妥當。
成縣府衙內。
朱儁與李膺相對而坐,正在商討下一步的動作。
李膺:“公偉,如今成縣之危已解,當速速派人將情況告知朝廷!”
“太尉放心,在下已經安排人手前去報信。”
李膺繼續問:“關於鄭諢,不知公偉該如何應對?”
朱儁道:“鄭諢手下的叛軍皆為步卒,行進速度不快,想要出平原入渤海,若走官道,至少需要六日,越騎營的將士雖多有折損,但戰馬仍在,想要追上他們,並不難!”
李膺點了點頭:“如此便好,公偉定要盡力與其糾纏,絕不可讓其輕鬆進入渤海與冀州的叛軍匯合!”
“諾!!”
就在兩人說話間,成縣的縣令連同軍中幾名文書一同走了進來。
“卑職見過太尉,見過朱將軍!”
李膺笑道:“陳縣令不必多禮!”
見禮過後,陳縣令說道:“太尉,卑職按照您的吩咐,率領城中的百姓和鄉勇,已將那群叛軍俘虜進行了安置,輕傷之人已經進行了簡單的包紮!”
李膺道:“好,陳縣令,他們既已投降,日後萬不可再以叛軍相稱,以免人心浮動!”
“太尉說的是,卑職記下了!”
朱儁接道:“俘虜調查情況如何?”
陳縣令:“回朱將軍的話,經過互相指認,其中降卒大多為鄭諢強逼裹挾而來,其家主、頭領已被鄭諢殺死,可為己用,剩餘之人已被關入大牢!”
“好!!”
隨後,朱儁帶著人,從傷兵當中,選出了六千名精壯之人,打散之後,編入了成縣的鄉勇之中,並從中挑選了一千五百名善騎馬者暫時編入了越騎營。
剩餘俘虜,則交由成縣的官吏負責,與百姓一同修繕成內被拆毀的民房。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已至日落,幾名探事司的暗探也尋到了朱儁。
朱儁看著手中那塊司隸衙門的令牌,雖然好奇眼前幾人的身份,但也並未多問。
將令牌還給對方之後,朱儁隨即問道:“不知幾位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一人道:“回朱將軍的話,我等奉命告知將軍,而今青州叛軍意圖北進渤海與劉悝部匯合,青州空虛,只望朱將軍能夠率領王師儘快收復青州失地,掐斷青州叛軍的糧草供給!!”
朱儁眉頭一皺:“那叛軍呢?難道任由他們進入冀州不成?”
那人笑道:“朱將軍只需派遣越騎營的兄弟跟在青州叛軍後面震懾即可,前方,自有人攔截!”
“哦?莫非是公孫伯珪的白馬義從?”
朱儁聞言不由神色一動,審視的目光看著眼前之人。
那人笑著點了點頭:“不錯!”
平原郡,高唐縣。
此處位於平原北部,乃是通往渤海以及清河的必經之路。
高唐縣西北八十里處,有一鄉,名為柏鄉,因此處屬於鄉村且位置偏僻,故而並未受到叛軍的波及。
柏鄉以北,有一臨時營寨依山而建,因營中多白馬,故而被當地百姓稱為白馬營。
營內將士軍紀嚴明,不僅與百姓秋毫無犯,反而還經常幫助百姓修繕房屋,兩方相處也甚為融洽。
而營內的駐軍,正是公孫瓚所率領的三千白馬義從。
自接到劉宏密詔之後,公孫瓚於兩月之前,便率領白馬義從於東萊鹽場秘密行軍到了此處。
自到了此處之後,公孫瓚一邊派人關注渤海動靜的同時,一邊日日操練軍馬,等候天子的命令,即便聽聞叛軍肆虐,公孫瓚也不曾出動。
這一日清晨,幾名探事司的暗探,來到營外,見到幾人的令牌之後,守營計程車兵徑直帶著他們見到了公孫瓚。
“公孫將軍,在下奉命前來告知將軍,叛軍準備繞道平原,還望將軍所部能夠對其襲擾、阻攔!”
說話間,那名暗探取出一封密信交給了公孫瓚。
看過密信之後,公孫瓚當即起身看向身旁的侍衛:“立即傳令,全軍集合!!”
“諾!!”
那名侍衛朗聲應是,隨即快步離去。
很快,營內響起一陣陣急促的號角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