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出生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字季高,號樸存,湖南湘陰人。咸豐九年臘月,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向咸豐皇帝寫了一道奏疏,其中說:“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潘祖蔭是吳縣才子,後來官至刑部尚書。他的兩句話,讓左宗棠的名字一夜傳遍全國。此時,左宗棠正做新任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幕僚。潘將一個無官無職的幕僚的作用看得這麼重要,這麼高,身系國家安危。以上文位元組選自新浪網站。)
左宗棠進得曾國藩的行轅,對於左宗棠這位曾國藩的同鄉,湘軍上下都是極敬重的。門衛通報後,左宗棠很順利的就來到曾國藩的書房內。對於左宗棠這個時候來訪,曾國藩還是極為高興的。左宗棠的才氣是湖南皆知的,潘祖蔭曾上書咸豐道:“中國不可以沒有湖南,湖南不可以沒有左宗棠。”當時的左宗棠不過是一介幕僚,就已經被如此推崇,此人才具可見一般。曾國藩見到左宗棠進來,變立刻起身相迎,左宗棠按規矩要給曾國藩行禮,卻被曾國藩一把攔住道:“季高,你我之間就不必來這些俗禮了。”曾國藩堅持之下,左宗棠也只好作罷。“大人面露憂色,不知所為何事?”左宗棠見曾國藩臉色不佳,變開口問道:
“季高,你來的正好,你是湖南的智囊,這事你幫著分析分析。”說著曾國藩把前線的報告給左宗棠看。左宗棠看罷,抬頭問曾國藩:“大人,您是怎麼想的?”
曾國藩苦笑道:“季高,以你的性子,怎麼也這般不爽快?你還不知道我擔心什麼?國之將亂,必有奸黨亂朝綱啊。”
其實曾國藩冤枉左宗棠了,左宗棠知道曾國藩所憂慮的事情和楊一有關,但沒有想到曾國藩把問題擺在這樣的一個高度來看。
“大人,和出此言?這楊一出道以來,一直為國盡忠出力,以在下看來,如今多事之求秋,內憂外患,以楊一之行事風格,斷不會行謀逆之舉。”左宗棠把自己的看法提了出來。
曾國藩正為這事擔憂呢,聽左宗棠這麼一說,心中一寬,連忙問道:“季高,你說說看,這楊一如何不會反?”
“大人,楊一自上海平亂以來,在其治下推行革新,農以輕徭役,權減租息,使江南數省得意休養生息,工以西洋人為榜樣,積極引進機器生產,極大的帶動了地方經濟的恢復。江南發賊橫行之時,此君血戰泰州,收復揚州,奇襲蕪湖,轉戰大別山。皖北三戰,收李秀成、陳玉成,使長江以北再無發賊之患。而後平南京,北上剿捻。洋人來犯,滿朝文武慌亂之際,以天津滅盡洋夷,這是何等大快人心的事蹟。楊一所為,哪一件,哪一樁不是為我華夏長臉之事,可朝廷裡的爺們倒好,鼓動皇上逃離京城,這不是在逼楊一反嘛?我看啊,這樣的反賊,我華夏多出幾個才好。”
左宗棠這一番話如暮鼓晨鐘,撞擊在曾國藩的心頭,曾國藩暗自思襯,難道我是錯了?如果楊一真的反了,我應該如何?曾國藩不停的問自己。當今皇帝昏庸,朝政腐敗,這是曾國藩親眼看見的,可一向以王道正統護衛自居的曾國藩,骨子裡根本沒辦法接受楊一造反這一結果,心裡雖然有些矛盾,但還是很堅定的否決了自己的動搖。但左宗棠這番話還是讓曾國藩安心不少,至少他可以看見,楊一眼下是絕對不會造反的,這一點他絕對相信左宗棠的判斷。心裡的事情有了著落,曾國藩的臉色也好看一些。
“季高,這話你在我這說說也就罷了,我也知道你是在為楊一抱不平。”說著曾國藩笑了起來,繼續說道:“我看這楊一要知道你這樣評價他,還不知道怎麼高興呢,一定會引你為知己。”
左宗棠嘆道:“想我左宗棠一生眼高,但這楊一的確是個難得的英雄人物,如此人物出現在我華夏,實在是國家之幸。這次我來拜訪大人,其實是順路,主要目的還是去上海。”
左宗棠這麼一說,曾國藩倒來了興趣,趕緊問道:“季高去上海何事?”
左宗棠道:“聽說楊一在江南興西洋工業,我一直想去見識見識,只是以前局勢動盪,之直到最近局勢相對穩定,發賊也只剩個石達開,我這才生了這念頭,如果這西洋人的玩意好,我會建議在湖南也推行這西洋人的機器工業。”
曾國藩聽的心中一動,如今這兩湖和江西,戰亂方息,百業待興,如果這機器生產真的是這麼好,自己也應該大力推行。想到這,曾國藩對左宗棠道:“季高,此去一定多多留心,我也有在這兩湖推行機器生產的興趣。只可惜,你這一去估計還能看見楊一,聽說他已經從大沽口走海路回上海。”
左宗棠聽的高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