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特區(3)(1 / 3)

第四十九章 特區(3)

說是海外的支援,其實還是國內的支援,楊一搞特區的決心不改,朝廷地方上的大臣都有反對者,但更多數的還是在觀望,畢竟楊一手握大權。一些大臣見苦勸無效,便想起遠在歐洲的曾國藩,一通電報打都普魯士,曾國藩正代著代表團在參觀普魯士的企業/。眼下的普魯士雖然也算個強過,但還只能算個小強國,現在正憋著勁跟奧地利和法國叫板。俾斯麥上臺後,更是以鐵腕治國,國內瘋狂發展軍備,國外也需要盟友的支援,這時候中國送上門來,那當然是要歡迎的,如今的中國雖然還算落後,但怎麼說也打敗了英法俄三古的入侵,而且勝的漂亮,一仗打下來,英法俄三國損兵折將不說,還得賠銀子,如今的中國已經隱隱有世界軍事大國的樣子了。和中國聯盟符合普魯士帝國的利益,在說中國弄出的機槍和迫擊炮也的確好用,雙方從軍火買賣開始合作,到如今也走向了多元化的合作了,說普魯士是中國在歐洲最親密的合作伙伴,一點都不過分。

曾國藩的歐洲之行給了他極大的震動,歐洲人高速發展的經濟,讓這位歷史上的“同治中興”的名臣感慨不以,對楊一的瞭解又加深了許多,很多事情已經由以前的不理解到理解,不贊成到支援。曾國藩的變化國內那幫人怎麼知道,原本指望曾國藩能反對楊一,誰知道楊一看了電報後怒道:“一群蠢犢。”並立刻回電,代表正個代表團表示對楊一的支援。

電文回到中國,第二天就被《中國時報》部分引用,並發表評論。“吾觀國之現狀,再觀西洋之進步,我中華如不變革,則二十年後必將重演鴉片之禍。”中國時報引用上述文字,又主編王韜主筆,發表名為《為什麼要變的》評論。全文全面對比了東西放的思想科技的差距,列舉了一個又一個例子,王韜鋒利明快的筆鋒,把個評論寫的花團錦簇,刀刀見血。作為國內最早最大的報紙,中國時報的影響力之大,當時無雙。時有欲瞭解中國之現狀,請看《中國時報》欲瞭解世界之事,請看《中國時報》只說。

《中國時報》在王韜的帶領下,成為了楊一變革的喉舌,新思想的陣地。

有了曾國藩的支援,國內反對聲也小了許多,雖然時常還有民間老朽捶胸頓足的反對,大以不足為患。楊一為表示態度,決定常留上海,監督上海特區政策的執行情況。

關於特區的種種改革,恐怕遭到反對呼聲最強烈的就數婦女解放了。婦女解放要有尺度,女人是很難弄的,不解放吧看不下去,太解放了要造反,象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那樣來解放婦女,別說現在的大老爺們不答應,就連楊一自己也不答應。所以要把握一個尺度問題。楊一在制定女權解放條例的時候也頗費了一番腦筋。想了半天,楊一總算想出幾條,婦女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婦女有婚姻自主的權利,婦女有工作的權利。說實話,這些條款弄出來,楊一也不知道能有多少兌現的上,畢竟這是個女人地位極度地下的年代,以上的幾條也算對女性的初步解放吧?不過想去二十一世紀那些解放過頭的婦女,楊一心裡還多少有些涼涼的。就象昨天晚上,沈清霜笑著說到:“老爺您要解放婦女,那就是說我們也能休了您了?”楊一聽了心中暗叫:‘我靠,這麼快就解放到自己的頭上了。“

1862年9月,上海在楊一大力扶持下,上海作為第一個特區正式全面啟動,而上海特區的第一任最高行政長官,楊一決定讓馬權來擔任。

以上海為圓心,周圍的青浦,嘉定兩縣合併為上海特區。為了保證特區改革的順利進行,楊一不但批給大量基礎建設的基金,還親自出面,掃清各衙門的阻礙,

近水樓臺先得月,沈家靠著沈清霜的小道訊息,聞風而動,就在別人還在觀望的時候,沈家已經開始在上海大肆購買地皮,興建廠房。其實說白了就是沈家帶頭支援特區建設,有沈家的帶頭,江浙一帶的工商界人士也跟著上,上海工商業本就發達,如今更吸引了其他地方資金流入。12月,普魯士海外貿易總公司率先登陸上海(其實就是霍夫曼那個同學的皮包公司,如今靠倒賣化妝品發財了,倒騰起國際貿易了。成為第一家投資上海的歐洲公司。元旦剛過,斯密斯聯合猶太人基金會,進駐上海,投資興辦企業,1862年的春節剛過,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受不了啦,眼看買賣都讓別人做了,這還得了,也一頭扎進上海,不過這次運來的不是鴉片了,而是英國的工業產品。在上海英國產品的免稅的,可是要想出上海嘛,還是要交稅的,畢竟現在中國民族工業還很落後,該保護的還是要保護的。

1862年12月,廣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