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行便是這八個字,而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如暮鼓晨鐘,一下子就讓牧易腦海中一些東西炸開。
這八個字不早不晚,出現的時機剛剛好,如果太早了,牧易境界未到,更沒有領悟到氣,所以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出現的再晚一些,牧易就算自己沒有摸透,也會漸漸走上另一條道路,或許是歧路也不定,畢竟單以牧易的智慧,遠不能跟無數先賢大能相比,而即便他們也會走錯路,更何況是牧易了。
因此,這八個字對現在的牧易來,剛剛好。
那腦海中的疑問隨著這八個字全都化作靈光,雖然沒有動筆,但牧易卻明白,自己的符籙比剛剛已經大大往前跨越了一步。
這句話簡簡單單,卻包含了符籙之道的四重境界。
第一重便是簡單的在紙上將符畫出來,可以稱之為有形之符,因為這個時候的牧易需要藉助筆墨硃砂,需要黃紙為載體。
第二重仍舊是有形之符,只不過這其中卻加入了氣的存在,正如牧易之前畫五雷符的時候靈機一動,將體內的氣灌入其中,讓五雷符的威力增加不少,這符跟氣的結合。
第三重便是無形之符了,佛家有口吐蓮花,道家有九字真言,在人體七輪中,有一輪名為喉輪,此輪主溝通,與天地萬物之間的溝通。
根據牧易所知,開闢此輪之後,在某種程度上便可如高高在上的帝王,口含天憲,言出法隨,而佛家的口吐蓮花,甚至是道家的九字真言,也將擁有莫大的威力。
符籙的第三重境界便是如此,以言語溝通天地之力,以天地之力直接化為符籙,此為無形之符,這等境界自然不是牧易現在能夠達到的,不過這不代表他無法領會。
這本書開篇八個字,就如同符籙之道的大綱,讓牧易對於符籙之道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前方不再是一片迷霧。
而第四重境界,就更加高深了,靈,萬物皆有靈,那麼符籙之道同樣有靈,這重境界便是賦靈,賦靈之後的符籙,不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作用,甚至可以自主吸收天地之力,時間越久,威力便會越大。
當然,這重境界在牧易看來,更加遙遠,此生能否達到都是一個未知數。
連第三重境界都必須開了喉輪以後才可以修行,要知道,在本命七輪中,喉輪已經屬於第五輪了,能夠開闢此輪,這第二難也差不多快走到頭了。
至於第三難,牧易現在壓根就什麼都不知道,因為就連當初的老道都沒有達到這個境界,現在談論什麼第三難,實在是太早了,有些杞人憂天。
八個字,牧易看了足足有半個時辰,直至之前所學東西全部融會貫通之後,他才長長的出了口濁氣,只覺得腦海更加清明,心靈也自然透徹,就連心神力量也比之前精純了許多,短短半個時辰,甚至抵得上他半個月的苦修淬鍊。
“法財侶地,這法果然不愧是佔據第一位,有法等若有路,同時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之自己鑽研,強了何止十倍百倍?”牧易輕輕搖了搖頭,至少對現在的他而言,談創造無疑還太早了,這走還沒有學會,就想去跑,根本就不現實。
牧易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前人的腳步,不斷的走下去,在這個過程中,將前人的東西變成真正屬於自己的,唯有等有朝一日,所學全部融會貫通,再無路可走的時候,才需要去開闢,去創造。
(第三章到,感謝大家的諒解,這兩天修訂了一下大綱,狀態也恢復了,上週欠的債會盡快還上的,欠多少我都記在本本上,大家儘可放心,另外感謝如煙世海,施,漫姐,呆呆,元元寶貝,還有大家的打賞!)
第一百九十二章 閣皂山一脈
‘天圓地方,律令九章,符籙乃天地之令,更是山、醫、卜、命、相,五術之根本。 ’
‘此天地之術源於上古巫,後幾經演化,方有茅山上清籙,閣皂山靈寶籙,龍虎山正一籙,稱為符籙三宗。’
‘吾之傳承,便是閣皂山靈寶一脈,主天人合一,內煉外法,誠於中,感於天,修於內,於外,神運於此,物應於彼,故雖萬里,可呼吸於咫尺之間。’
“閣皂山靈寶一脈嗎?”牧易看到這裡微微一怔,雖然早知道自己學的符籙應該有傳承,但卻沒有想到會是閣皂山,那麼是否老道就是閣皂山的傳人呢?
閣皂山他不曾聽聞過,倒是另外兩脈,不管是茅山,還是龍虎,都是當世鼎鼎有名的大派,坐擁洞天福地,無人敢欺。
既然閣皂山能與另外兩派並稱,想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