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降願降!”有了伊爾德的帶頭。這些韃子們自然也是紛紛響應。噼裡啪啦的武器落地聲不斷響起,紛紛翻身下馬。跪地俯首。
蕭毅一擺手,自有士兵上前押解這些俘虜往後營而去。
以前的蕭毅,總覺得這些韃子可惡至極,禽獸不如,所以每一戰都是下令不留俘虜。但是隨著他對這個時代的瞭解,經歷的事情一多,一些想法就慢慢的發生了改變。
韃子也好,明軍也罷,都是為了各自的文明而戰。說的最通俗淺顯一點都是為了生存而戰。韃子固然殘暴不仁,野蠻無知,但是號稱天朝上國的大明軍隊中也有很多部隊有過之而無不及,欺負起大明百姓來絲毫不比韃子手軟。
目前自己手中的地盤越來越多,但是兵力卻是捉襟見肘。招收的新兵青壯固然訓練好了也會是一支強軍,但是那需要時間。而這些韃子戰俘與其殺了,還不如將他們作為士兵補充進軍隊。對於這些根本就沒有多少忠義國家思想的韃子來說,只要適當的洗腦教育,再讓他們過的稍微好一些,以他們彪悍的戰鬥力,將來必定能成為一支恐怖的軍隊。即使他們戰死了,對自己的實力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正是考慮到了這些,所以蕭毅才沒有一開始就下達格殺令,而是給了他們一個選擇的機會,既兵不血刃的打破了韃子襲營的打算,而且還憑空得了三千精銳兵力,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等到天亮的時候,淮安城中的所有將領都知道了伊爾德昨夜率兵襲營未歸的訊息了。
很多人一大早就來到了洪承疇的總督府門前。但是大門卻遲遲未開,清軍將領們聚在一起,按照各自的小團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