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飯鋪子。鐵Z局工程隊的到來,使得這個荒僻的小集鎮逐漸有了些生機,如今,加格達奇已經發展成一個有一、二十萬人口的中等城市了。
那個年代,形式主義、表面文章盛行。修建工程常採取“會戰”形式。我的父親就曾多次參加這種 “會戰”:現場到處插滿紅旗,成千上萬名工人一起上陣幹活,邊上還有人敲鑼打鼓加油鼓勁。實際上這種貌似幹勁高漲的“會戰”效率很低卻浪費驚人。工人們往往幹上一小時休息半晌,圍在枕木組成的篝火旁邊烤火邊說說笑笑,一項本來不大工程往往上千人拖上個把月才完工。
距離加格達奇西北不遠,就是鄂倫春族自治旗。鄂倫春人是生活在大興安嶺一帶的少數民族,世代以打獵為生。我國音樂家呂遠曾經寫過一首名為《走上這高高的興安嶺》的歌,歌中唱道:“親愛的的漢族兄弟喲,和我們並肩建設喲,在那些野草灘上噢,蓋起了多少廠房噢……”而實際上,由於大量砍伐木材和修建鐵路,鄂倫春族賴以為生的大森林開始不再平靜了,獵物也越來越難打了,因此他們對待在加格達奇修建鐵路和伐木的“漢族兄弟”一點也不友好。
大興安嶺確實是個自然寶庫,不僅空氣新鮮,物產也很富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