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點聲音。道士屏住呼吸,站在門邊等候。過了很久,侍女才領他進去,並說:“玉妃出來了。”有一人頭上戴著金蓮冠,身上披著紫色絲衣,佩帶紅色寶玉,穿著鳳頭繡鞋,有七八個侍從跟隨著。她對道士作了揖,問道:“皇帝安好嗎?”接著又問天寶十四年以後的事情。聽完,臉上有憂傷的神色,吩咐穿綠衣服的侍女取來金釵玉盒,每樣分了一半,交給道士說:“替我問候太上皇,謹以此物重溫舊日的恩愛。”道士記下她的口信,收下定情物,離開時,臉上還有不太滿足的樣子。玉妃追問他,道士便再次上前跪下請求說:“請告知一件當年的事情,是其他人所不知道的,以便在太上皇面前作憑證。不然,只怕寶盒和金釵,都被認為是像新垣平①一樣的騙術!。”玉妃若有所思,慢慢說道:“天寶十年的時候,我侍奉皇上到驪山避暑。七月,牽牛織女相見的那一晚,按秦人的風俗,這天夜晚要陳列菜餚,擺上瓜果,在庭院中燒香,稱為‘乞巧’。宮廷裡面尤其注重這種習俗。當時快要半夜了,皇帝叫侍衛去休息了,只有我獨自陪在皇上身邊。皇帝和我並肩站著,仰望天空,對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覺得很感動,我們彼此發誓,但願世世代代做夫妻。說完,我們拉著手嗚咽流淚。這件事只有皇帝一人知道。”隨後又嘆息說:“由於這一個念頭,我沒辦法住在這裡了。還要重新墮落人世,並且將與皇上再續姻緣。不管是在天界,或在人間,一定要再次相見,和從前一樣成為夫婦。”又告訴道士說:“太上皇也不久於人世了,希望他自己保重。”道士回來奏稟太上皇,太上皇心裡又震憾又傷感,健康就越來越差。那一年夏天四月,在南宮去世。

【註釋】①【新垣平】姓新垣,名平,西漢文帝時人,以善“望氣”受寵信,後假造玉杯作為“天降祥瑞”,事發後被殺。

元和元年冬天十二月,太原人白樂天從校書郎調任縣尉。好友陳鴻和琅琊人王質家都住在這個縣城,空閒的日子就結伴遊玩,談到這件事都感嘆不已。王質家舉酒到白樂天面前說:“世上少有的事,如果沒有世上少有的人才去描述它,就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失,不能流傳於後世了。你白樂天,那麼會做詩,又是感情豐富的人。試著用詩歌吟詠這事。怎麼樣?”樂天因此寫了《長恨歌》。不但是對這件事有所感觸,還想堵塞導致禍亂的途徑,作為將來的借鑑,勸人不要被女色所迷。詩歌寫好,讓陳鴻作傳。一般人聽不到的事,我不是開元年間的遺民,也不知道;一般人所知道的事,有《玄宗本紀》傳世,現在只是為《長恨歌》作個註腳罷了。

【內容講評】

唐代文人,有用散文和韻文合寫一個故事的風氣。白居易作《長恨歌》、陳鴻作《長恨傳》,合力描寫當時人們最喜歡談論的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是這種合作的範例。兩個內容相同,傾向也完全一致。前半部分譴責唐明皇的喜好女色,導致政治腐敗,激發安祿山的叛亂,內容差不多是“女人是禍水”的傳統觀念。後半部分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生死不渝和刻骨相思,天上人間,七夕情話,顯然是虛構的,或許用了當時傳說中的一些情節,但是這種纏綿俳惻的愛情描寫,卻又叩擊著讀者的心扉,使人轉而同情唐明皇和楊貴妃的遭遇。故事的傾向前後有矛盾,只是由於生離死別的描寫更為細緻生動,所以詩文也是後面哀豔的悲劇部分,產生的影響比較深遠。宋代樂史寫作《楊太真外傳》,吸收了文中的不少材料。元代王伯成的《天寶遺事》諸宮調,白樸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雜劇,清代洪昇的《長生殿》傳奇,都是影響深遠的同一題材的作品。

長恨傳(3)

【作者簡介】

作者陳鴻,字大亮,貞元年間進士,後官至太常博士、戶部員外郎,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官職做到尚書省禮部主客郎中。曾編有《大統記》三十卷,著作有《開元昇平源》一卷。

鶯鶯傳(1)

文/元稹

貞元年間,有個張姓書生,他性格溫柔,感情豐富;容貌俊美,風度儒雅,意志堅定,個性孤傲,不合禮儀的事就不做,有時和朋友一同遊玩、飲宴,人員嘈雜,其他人都起鬨吵鬧,張生雖然隨和卻始終不受干擾,因此二十三歲了,還沒有接觸過女性。知道的人問他,他告訴對方說:“登徒子①不算是喜愛美色的人,他只是有淫慾,我是真正喜愛美色的人,但我卻遇不到。為什麼這樣說呢?只要是美人,未嘗不銘記在我心中,由此可知我不是個無情的人。”

【註釋】①【登徒子】傳為戰國末年人。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中說楚國人登徒子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