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1 / 3)

期”的孩子帶來更大的痛苦。

嘟嘟的奶奶已經在嘟嘟家住了兩年多了,之前,她和老伴住在自己家,每天早晨出來散步跳健美操,日子過得非常充實。嘟嘟出生後,兒子請她來幫忙看孩子,她當時還一度感到發愁。現在嘟嘟就要上幼兒園了,她卻不能想象自己的身邊沒有孫女的小身影后,如何打發每天的時間。奶奶的情緒開始變得不好,經常偷偷抹眼淚。一次,媽媽和奶奶一起領著嘟嘟熟悉幼兒園,奶奶跟在後面,到處挑幼兒園的毛病,對老師的態度也非常冷淡。回家後,奶奶開始在兒子面前不停地叨叨幼兒園不好的地方。結果,嘟嘟爸爸對這所幼兒園的信心也開始動搖。因為不瞭解奶奶的心理狀況,嘟嘟爸爸以為奶奶的閱歷豐富,不會有錯,於是便指責妻子沒有經驗,很多事情看不到。家裡和諧的氣氛被打破了。

入園前的3種心理準備(2)

家庭的緊張氛圍會給孩子帶來不良情緒,造成入園適應困難。所以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提前給家裡老人做好工作,解釋清楚孩子入園不是因為爺爺奶奶照顧不好,而是出於他自身發展的需要,提前給老人安排好孩子離開後的生活方式,使老人能夠順利展開新的生活。

(3)孩子的心理準備。

孩子的思維模式是視覺型的,對於沒有見過的事物,他沒有相關的經驗以及在經驗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無法提前想象將來的情景,併產生特定的情感,因此孩子在對幼兒園產生印象之前,不會提前產生離別的恐懼。俗語所說的“初生牛犢不怕虎”,就是這樣的道理。

成人則不同,他們有豐富的經驗,當成人在給孩子進行入園前的心理準備時,常常會將自己曾經體驗的分離痛苦和心理感受當成孩子的心理感受,從而將自己的情緒傳導給孩子。孩子本來並沒有對幼兒園產生擔心情緒,這時反而會因為媽媽的暗示出現擔心。因此家長千萬不要在心理上誤導孩子。孩子的心理準備可從兩個方面來做。

一是透過語言描述解決孩子內心焦慮。寶寶3歲了,已經可以理解很多成人的語言。因此,成人可以先用描述的方式平靜隨意地跟寶寶談論幼兒園,告訴寶寶:寶寶就要上幼兒園了,幼兒園有一個什麼樣的老師,老師的樣子是什麼樣的;還有一些其他的老師,他們長得什麼樣,穿什麼樣的衣服,媽媽去看的時候,他們正在和小朋友做什麼事;老師是怎麼說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他們是怎樣吃飯的,怎樣睡覺的;有一個小朋友想上衛生間了,他是怎樣做的……

家長講這些事的時候,就像講一個童話故事,最好講得非常有幽默感,逗孩子發笑,這樣孩子就會要求家長一遍遍地講。講過幾遍後,家長就可以拿出幼兒園的圖片或宣傳冊頁,指著上面的圖畫給孩子講幼兒園的故事,指出園長的名字、每一個老師的名字,告訴孩子園長是做什麼事的,幼兒園裡有什麼活動,還可以找一些關於寶寶上幼兒園的故事書講給孩子聽。

二是帶孩子做初步的體驗。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已經分享了許多關於幼兒園的故事,也刺激了孩子對幼兒園的注意,接下來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過家家的形式來體驗入園了。

先是媽媽扮演老師,讓孩子扮演小朋友,從早上入園開始一直演到放學回家,將幼兒園可能遇到的事都編到過家家的程式中。玩過幾遍後,再讓孩子扮演老師,媽媽扮演小朋友。之後就可以帶孩子去實地參觀了。要儘量選擇不同的時間段參觀幼兒園的生活,使孩子將和媽媽玩遊戲的經驗與真實的幼兒園生活聯絡起來,進一步深化對幼兒園的認識,排除陌生感。

切記不要只用滑梯、蹦床等活動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誤以為幼兒園是一個像遊樂園一樣的場所,玩過了就可以回家,避免孩子入園後發現幼兒園並不是當初體驗的那樣而造成失望情緒。

入園以前利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做好以上準備,孩子入園後就不會感覺到過於恐懼和焦慮。

準備不足會造成的4種問題(1)

人類總是在同化環境和改造環境,在特定環境中生活的時間長了,這個環境就成為他的一部分,每件物品都不再是單純的物,滲透著人的情感,其背後還可能隱藏著一段感人的故事。環境中物品的組合方式、自己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一個人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中,閉著眼睛都能準確地到達任何一個區域,取來任何一件物品。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合出一套所在環境下的生活方式,方式與環境合而為一,我們把這種狀態叫“同化”。

孩子用三年的時間同化了自己和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