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從的。學習本應該是快樂的,音樂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啟發孩子的興趣和自覺性。在我的教學中始終貫徹快樂教育的原則,絕不吝惜鼓勵和讚賞。
二、要有學習的精神 更要有學習的方法
在學習中,要有“量”更要有“質”,有效地提高學習的“質”,就涉及到一個學習方法和效率的問題。記憶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掌握記憶的方法,使人事半功倍;在學習上要善於找到自己的薄弱點,各個擊破,提綱挈領;只有做到專注才談得上高效率;除了要掌握課本中的精讀內容,還要廣泛涉獵知識,構建自己立體的知識網路和體系。
三、 借用別人的知識和智慧
大海處於低勢,才能吸納百川,匯成廣闊浩瀚的汪洋。人也是如此,只有以一種低姿態敞開胸懷汲取知識,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海洋。巴赫、貝多芬、勃拉姆斯三位音樂家,都是以社會為課堂,以前人積累的知識、經驗做教材,廣泛攝取學養,終成樂壇巨匠。只有那些胸襟開闊、豁達而又充滿自信的人,才不恥下問,樂於向別人學習。真誠地學習並借用別人的知識和智慧,把它變為自己的財富,這才是世上最聰明的人。
四、苦難和挫折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略覽歷史,凡成大器者,無不歷經曲折和艱辛,沒有一個是一帆風順的。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能夠幫他抵擋一時的風雨,又如何幫他去解決一生的困難呢?人生如同大海行舟,有時乘風破浪,有時逆水而行,有時還會顛覆沉淪。面對無法逃避的沉浮,我們不能預期更不能控制風浪的大小,惟有不懼驚濤駭浪,時常出海磨練自己駕馭風浪的能力,才有可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五、博採眾長 融會貫通
看上去不相關的知識,其實相互之間有時卻存在著某種關聯,當我們深入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瞭解它們之間互相支援,互為補充的作用。達·芬奇涉獵的領域五花八門,但門門有創新,有人說他是博物學家,我則認為他更是掌握了一通百通規律的哲學家。一位哲人說過:“有知識和能認識,是不同的。記憶造就了前者,而哲學成就了後者。”掌握事物的內在規律,學習上融會貫通、相互借鑑、相輔相成非常關鍵,正是各種知識和技能之間的互補性構建了一個博學多才人的根基。
六、音樂教育面面觀
有人認為,人的聰明才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創造力、記憶力和敏捷性。而音樂恰恰是培養這三方面能力的最好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音樂教育,都有獨具特色的本國本民族音樂教育體系。當今的一些發達國家,音樂早已被列入“大六門”之一,與數、理、化、文、史五科並駕齊驅。對孩子來說,藝術素質教育與科學知識的掌握同等重要,知識的積累產生智慧,而藝術素質的加強則提升情操。擁有大智慧和真情操的人才是我們要塑造的人,只有個人專長與藝術修養完美結合的人才,才真正符合我們今天社會的要求,肩負起時代的使命。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目錄(3)
七、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鍛鍊心智還是怡養精神,怎樣做才算最愛孩子?從小打下的童子功會使一個人受益終生。讓學習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之成為順理成章的需求,而不是痛苦。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量的積累過程,學習是沒有捷徑可尋的,古今中外從來沒有不下“笨功夫”的天才,也從來沒有不付艱辛的收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志向,也得一步一步地去實現。
八、個性化的教育
如果瞭解和掌握成長的規律,懂得教育的規則,就能夠抓住時機給予孩子恰當的指導,從而少走彎路。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興趣,不能千篇一律地要求。我的教育目的就是讓每一個人都盡其所能。如果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老師和家長沒有找到孩子的癥結所在,沒有對症下藥。我主張教育既要有普遍性,也要有針對性。普及是教育的基礎,而有針對性的教育,可以挖掘出不同人特有的潛質,是教育的高階階段,它能真實地反映出教育者的職業精神和教育水平。
九、用魅力傳播知識與美德
家長只能影響自己的孩子,而教師卻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因此,教師的水平和品德,就顯得格外重要。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如果是健康的,他必定受到身邊很多人有益的影響。如果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家長、甚至每一位成年人都能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對身邊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