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少了很多,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古羅馬人的智慧和體貼入微不能不令人佩服,然而在二千多年前人家就做到的事情,到了現代我們居然還沒能做到,在令人悲哀之餘,也不禁感慨,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女人和孩子都不知道愛惜和保護,還能有什麼前途呢? 而在那樣一個人與人之間充斥著鬥爭的年代裡,在一個缺乏愛心的社會里,又怎麼可能有什麼幸福和快樂可言?
早在公元前6世紀,孔子就提出了“仁”的概念,提倡人要有“仁愛之心”。他認為禮、樂對人的教化作用非常重要,“禮”可以規範人的行為,而“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但是如果一個人不“仁”不“愛”,即便知“禮”、懂“樂”,又有何用呢?“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人的立身之本,便是首先要懂得“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有這樣的親身體驗,有些人雖然有高超的技能或專業水準,但卻為人自私而狹隘;有些人儘管頭腦靈活善於經營,卻麻木不仁、缺乏愛心……而一些過著平平淡淡生活的普通人,因為他們有愛和互助的精神,生活卻顯得那麼和諧而溫馨,洋溢著人性的光輝。
在社會中